身在的行業是講求一個效益的行業,業內鼓勵似講「見證」的分享,會議中若有同事做得好要有義務分享他們的成事的心得
的確會坦誠地將自己做生意的過去和辛酸的講述給大家是非常Postive,如何含辛茹苦約到客人,如何得到客人的支持和信任等等,這好重要,我再重申一次,這些在行業上都不應該刪減。
我們會用最精彩的部分去激勵同事以及後輩或者提教大家,非常善意地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給所有正處於上升期的同行。
這個行業經常提到要保持「simple mind」,不要去多想回應有多差,只要去take action就會有機會成功,我研究過銷售行銷這行,大致一般素質的人只要保持「simple mind」都有較大機會生存,原因主要不是「simple mind」是永遠必勝,而是這個mind set 最簡單直接打入一個人的腦內,驅使他們繼續有方法去經營他們業務。
同袍教授什麼叫勤力、什麼叫專業、如何在銷售上做得恰到好處,如何找出客人所沒為意的需要等等,每次其實都有果效,聽過經驗之後確實能夠提升對人生的認識,增強對理想的信心,有助保持對工作的節奏。
不過真正促使生意達成的又是什麼? 下面是我的假想。
世上有好多相關關係,都被人有意無意地擴散認定成為一些因果關係,如 :「為什麼他彈琴那麼出色?」 因為他出身在音樂世家,好似有關係,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助力因素,最重要他都要花時間專注去玩才有一番水平。
只要找到正確的因果關係,意味是找到必勝模式,事先要分清那些是相關因素。
在自己工作生涯完成的100多個案中,我不太明確知道他們為何會選擇自己去跟,即使發放了一些問卷,收來的回應,他們都未必太能夠解釋到他們在財務事情會找上我或者給機會自己,但是我心底又很清楚為什麼別人不選擇自己。
這就是是朦朧的正確,精準的錯誤。好重要。
我有時會思考一些問題如為何BIG 4可以dominate一個market? 何解周星馳可以在內地成為一個神? 為何坤哥對歌唱那麼有熱誠又有人氣都要苦等多年才拿第一個獎? 這些問題放到去好多工作情境都管用。
答案應該是在特定的關鍵時刻做了一些行為,從中留下一些良好或者不良的影響,等到時機出了,就達成了一些效果。
去到21世紀,我們依然好難收集到所有數據,特別是人的喜惡口味上,成者故事太多,欠缺的關鍵資訊也太多,有一莎士比亞名言 ”Have more than you show, Speak less than you know”。大概就是這意思。我們意識到成事不可能只關個人能力事,用坤哥做例子,無出眾背景,無出色的出身,只有靠一些不知幾時會來際遇。
進入社會後,我們不知道做什麼先可以發展得最好,每多跌跌撞撞,不如意事實在十之有xx (自己去fix),親身透過失敗去磨練心智,即使有包裝精美卻又言之鑿鑿別人的經驗,我們都是要繼續摸著石頭走過去先最實際。
哪怕成果未來如何完滿,回頭都是感到朦朧。
「遇到過好多人,他們愛著詩,懷著忐忑的心情寫詩,想找個人圍爐夜話,想談談詩人的生平,但是欲言又止,怕被人說窮講究,這些人到底裝作平常人的樣子,但是內心裡都是詩。」 現實生命中很多事都是欲言又止,喜歡用文字來跟自己對話。
Thursday, December 24, 2015
Monday, December 7, 2015
20151207 加息又如何?
月內美國FED可能會是近十年來第一次加息,下面是市場可能出現的明顯趨勢 :
1. 更多熱錢會流入美國,同期新興市場衰退,過程不是一下子,而是長期的過程 (2年內完全),很有可能促發一個市場(國家及地區)出現銀行或信貸危機,如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 1989年台灣泡沫破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2. 假若今日P RATE是5%,樓市在未來仍然有一定空間去做按揭,按香港人今日都叫生叫死的境況,兩年內跌浪持續。
3. 美國加息會觸發歐洲、中國及各新興市場的貨幣出現不同後應,中國rmb會加劇走資,以美元定價資產,期油、黃金、外匯歐元、日圓、澳元紛紛下跌。
4. 經濟數據會主導市場氣氛,過去幾年FOMC議息都沒有對息口改變,但今次之後,加息浪潮會開始,通脹及就業直接成為美國主調,只要2樣數據好,FOMC是不會停下來,除非中國衰退到一個地 -- 支爆。
Tuesday, November 24, 2015
20151124 17度
把這個問題拋到別人,有人信有永遠恒久的關係,有人信只有父母跟天父的愛,有人什麽都不信,無論任何一個說法都說服自己。
問世間 :「有沒有方法找到一條跟自己平衡而且重疊的人,有沒有方法可以確保自己永遠緊貼對方行走?」
原來世上有種距離慘過相隔遙遠,那就是漸行漸遠。
或者兩個人的關係因為緣份的關係,可以走在一起,相交在同一點,綫條彼此交錯,由于角度相差不大的關係,兩者可以行好久,有時因經歷而振動,重叠劃走向前,可是當中一條綫的角度跟另一綫出現差別,哪怕是0.1度都好,兩條線最終都會由交錯變成不會再遇。
想一想,人生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人生只如初見?
時間久了,會不會孟然察現另一條綫老早到了彼岸,又有幾多人可以做到一見如故,難聽說「一見如故」是虛僞的說話,日子久了,至少說話及思考的頻率波幅都會因爲個人經歷而改變,除非大家都成長沒太多差異,沒有衝擊
我們都有各自曲折人生發展,或許悲愁,或許得意,但是過去的事永遠不會因為未來出現過任何一個代替到。
你以為我每次跟每一個舊客都駕輕就熟嗎? 其實不是,我跟有些人的關係只是一般,可能不太有機會可以無時無刻地更新他們的狀況。如果你不說,我又如何知道你剛與舊愛分開了? 你的父親因爲意外而不會再見了,通通要透過大家見面時才會清楚,有些客人跟我真的是愈走愈遠了,變成單純的客戶關係。
你是17度,我是17.001度,慢慢改變角度成62.001,如果未來人生步伐繼續推移,我們重新相遇之時,卻很清楚時地已過。
Sunday, November 22, 2015
20151121 張生張太的故事
他有一次去油站入油,見到好多靚車拍曬喺度,於是乎就問油站職員,「喂老友,個車主係做邊行?咁疊水嘅?」
「啊……阿猶太佬乜生吖嘛,佢做成衣嘅!」
「呢便呢部法拉利,阿乜生呢就做時裝嘅!」
「呢架Porsche嘅乜小姐都係做時裝嘅。」
當時那些店賣的衣服都不便宜,張生心諗「好似我依種人睇就得,根本都買唔起佢地既時裝。我諗,要係我,我就賣大家都買得起、又靚既衫。」
他後來果然和妻子金淑(音譯)開了一家服裝店,「很多人光想不做,我就像韓國人,想到就會去嘗試。」
「嘩!老婆,乜喺美國做時裝做成衣咁發?我地都做囉。」
一開始,張生張太針對韓裔美國人,賣從韓國批來的平價衣服。慢慢地,很多不是韓裔的消費者也注意到這家店賣的衣服好看、好穿又便宜。
開店的第一年,張生張太的營收就高達七十萬美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折合690萬港幣。
張生張太是基督徒,於是受到神嘅指引及眷顧,於二十幾年的發展速度可以媲美火箭,經濟不景氣一點也沒有讓它放慢腳步。張生張太服裝的價格比Topshop, Zara,H&M都低,是美國市場上定價最低的時裝品牌之一。目前,張生張太共有700多家店鋪,2010年已經增長到30億美元。大多數分佈在美國,公司計畫接下來將在日本及亞洲開設100家新店。
但係,神並未有保祐張生張太免受打擊,在時裝行內,大部份設計師都看不起他們兩公婆,近5年裡,張生張太因為設計抄襲及工作環境差勁的問題,張生張太已經被起訴多達100多次。
告張生張太的人,包括知名設計師Anna Sui和Diane von Furstenberg。Anna Sui春夏的一款超過200美元的紅色印花連衣裙, 在張生張太的類似產品, 售價為17.8美元,另一款藍色印花連衣裙, 在Bergdorf Goodman售價138美元,而張生張太賣24.8美元。
還有一款Anna Sui紅色印花小衫的售價為290美元,張生張太賣為19.8美元 !
Diane von Furstenberg受害程度似乎更深,其標誌性的兩款裙子Cerisier和Aubrey被張生張太抄襲,為此DVF將它告上了法庭。
張生張太為求目的,完全不怕爭議,他們就連購物袋也會捲入爭議。該公司在購物袋上印上聖經約翰福音第三章十六節,問題是,In-N-Out漢堡連鎖店在馬克杯上印上約翰福音第三章十六節已經很多年。對此,張生張太的說法是,福音非任何人所獨有,在購物袋上印上福音,是「向消費者傳達創辦人的信仰」。
張生張太同一切亞洲家庭一樣,十分重視教育,佢地有一對寶貝女,兩人都是美國常青藤高校畢業的高材生。一個叫Linda,一個叫Esther,呢對小公主將帶領這個價值30億美元的品牌走向未來,家姐28歲,妹妹23歲,目標與全球快速時尚巨頭H&M、Mango以及Zara齊名。一年前,兩姐妹開始在洛杉磯分公司工作,Linda加入Marketing部門,Esther參與Visual Merchandising部門的工作,包括平面設計、店面陳列以及櫥窗展示等。
家姐Linda喜歡穿著Alexander Wang。Esther則是個喜歡穿著TopShop的Y時代青年。Linda已經搬出來住,擁有自己的公寓,週末會邀請一幫朋友來家裡聚餐。Esther還和父母住在一起。
2009年時,張生張太在日本原宿開咗第一間旗艦店,那種震撼法,原文作者親歷其境覺得好恐怖,從地鐵始開始己經見到黃海,每一個日本人都拿住張生張太的膠袋,不是大多人,而是每一個人。
張生張太何芳神聖?那就是Forever 21,永遠21歲。
Tuesday, November 17, 2015
20151118 Sale屎與Marketing到底如何區別?
Sale屎與Marketing到底如何區別?
市場上有很多Sales的工、很多Marketing的工、有些更是請Sales and Marketing Executive,究竟Sales(銷售)與Marketing(市場)到底如何區別?
其實Sale屎與Marketing總體上二者的區別就是短期和長期、點和面、局部和整體、戰術和戰略、執行和策略、手腳和大腦的區別。但這些還是很難給人講明白。
下面就是一些對Sales and Marketing區別多年來的感悟和思考。
1. Marketing是解決競爭問題和未來問題的;Sales是解決當下和現實問題的。當一個企業越來越倚重銷售時,說明銷售及銷售管理能力越來越無力。如果銷售人員感覺是在孤軍奮戰,說明Marketing職能缺失。
2. Marketing是發現需求和製造需求;Sales是滿足需求的。
3. Marketing是把自己的資源組合和長處發揮到極致;Sales是把新舊客戶的潛力和資金拿回來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4. Marketing高手一定是銷售高手;但銷售和商務高手不一定是市場高手。
5. Marketing工作的重點是培育市場;Sales所做的則是攫取市場。
6. Marketing調研規劃領先;Sales執行激勵為王。
7. Marketing是花錢的藝術;Sales是賺錢的本領。
8. Marketing的目標是樹立品牌,擴大品牌知名度、提升美譽度,給消費者提供產品購買的理由;而Sales的工作目標就是如何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面前,並成功的收回貨款,打擊競爭對手。
9. Marketing做的是戰略規劃;Sales做的是戰術實施。或者說市場是道;銷售是術。
10. Marketing考慮的是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發展;以三五年為期,Sales實現的企業短期即期的利益變現,銷售目標則以年、季、月為期。
11. Marketing是為了讓產品「好賣」;Sales是為了讓產品「賣得好」。
12. Marketing是搶奪消費者心智;Sales是搶奪競爭者的份額。
13. Marketing是把貨鋪進消費者的心裡;Sales是把貨鋪到貨架上。
14. Marketing是拉動;Sales是推動。
15. Marketing是面;Sales是點。市場涉及調研、定位、產品研發、概念企劃、營銷方案的制定;Sales則是發貨、回款。
@Job Market 10月份
市場上有很多Sales的工、很多Marketing的工、有些更是請Sales and Marketing Executive,究竟Sales(銷售)與Marketing(市場)到底如何區別?
其實Sale屎與Marketing總體上二者的區別就是短期和長期、點和面、局部和整體、戰術和戰略、執行和策略、手腳和大腦的區別。但這些還是很難給人講明白。
下面就是一些對Sales and Marketing區別多年來的感悟和思考。
1. Marketing是解決競爭問題和未來問題的;Sales是解決當下和現實問題的。當一個企業越來越倚重銷售時,說明銷售及銷售管理能力越來越無力。如果銷售人員感覺是在孤軍奮戰,說明Marketing職能缺失。
2. Marketing是發現需求和製造需求;Sales是滿足需求的。
3. Marketing是把自己的資源組合和長處發揮到極致;Sales是把新舊客戶的潛力和資金拿回來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4. Marketing高手一定是銷售高手;但銷售和商務高手不一定是市場高手。
5. Marketing工作的重點是培育市場;Sales所做的則是攫取市場。
6. Marketing調研規劃領先;Sales執行激勵為王。
7. Marketing是花錢的藝術;Sales是賺錢的本領。
8. Marketing的目標是樹立品牌,擴大品牌知名度、提升美譽度,給消費者提供產品購買的理由;而Sales的工作目標就是如何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面前,並成功的收回貨款,打擊競爭對手。
9. Marketing做的是戰略規劃;Sales做的是戰術實施。或者說市場是道;銷售是術。
10. Marketing考慮的是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發展;以三五年為期,Sales實現的企業短期即期的利益變現,銷售目標則以年、季、月為期。
11. Marketing是為了讓產品「好賣」;Sales是為了讓產品「賣得好」。
12. Marketing是搶奪消費者心智;Sales是搶奪競爭者的份額。
13. Marketing是把貨鋪進消費者的心裡;Sales是把貨鋪到貨架上。
14. Marketing是拉動;Sales是推動。
15. Marketing是面;Sales是點。市場涉及調研、定位、產品研發、概念企劃、營銷方案的制定;Sales則是發貨、回款。
@Job Market 10月份
Monday, October 19, 2015
20151019 Journey to the east : 如何率領別人向前
大學時期的我,作為uni-ymca其中一個幹事,我有幸參加過一個領袖訓練營
當中的團隊遊戲我大致都忘記,始終遊戲終歸遊戲,但當中的主旨跟事後解說我依然記得。
導師說到團隊合作,主題是僕人領導(Servant-Leadership)
以我今日觀察,他未必可以完美地應用在大企業,因為大企業要講理念同時需要英雄般精神領袖,但是如果放在一些小型團隊,不太需要英雄,諸如中小型公司,或者任何一個組織圈子,僕人領導幾乎是萬用的。
導師借自於 Hermann Hesse 的「東方之旅」(Journey to the East),當時是19世紀的時期,話說有位富有的人希望找尋啟蒙之旅。在他資助下,一群由導遊H. H、地質學家、醫生、生物學者以及各種某方面專長出眾的人組成,他們是一個豪華的組合,浩浩蕩蕩來到一座山叫Morbio Inferiore,打算征服一座山,在旅程中出現位隨從 Leo,負責打點或者充當做「阿四」,組員各自都在自己領域上的精英,對粗勞的工作都不太想做,這就由Leo去做,在行程中出現分異的時候,Leo都跑出來做和事佬,Leo備受組員所喜歡,後來Leo在旅程中消失了,大家有些以為他都死了,慢慢團隊中就有人決定退出登山計劃,大家有人互相指責埋怨,自從Leo不見了之後,登山的計劃就不了了之。Leo聽從主人們吩咐,打點瑣事,穿梭在不同主人間扮演協調溝通的角色,漸漸地,大家習慣於聽從leo的安排,直到有一天,李奧突然失蹤,此時大家才深深體會到,事實上,leo早已成為攸關全局的重要人物,沒有他的帶領,眾人無法成事
H.H在往後人生都陷於低潮,以至不再相信東方有所謂奧祕,他無法再召集到昔日的組員,數年後,當導遊終於找到Leo,他再度出現,他發現 Leo 就是那位背後出資的召集人,他指出大家都失敗了,無法通過試驗,原來這位僕從的Leo就是領導者以及策劃者。
我知道的時候,感到非常震撼,原來要組織一群人幹事的奧秘就是這裡,Leo發揮的「僕人式領導」,就是甘於隱藏本身,透過具體協助別人,從而達成整體的使命。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強的一方面,有些人精於計劃,有些精於創作媒體,有些人善於口材,那麼又代表什麼? 但如果有一個人甘心倒空自己,虛己連繫所有人,那麼團隊才可能出現。
未來的世界我不知道,但是689展示的領導方式是垃圾,他無力連繫眾多局長,亦無法安憮到市民,他心中只有他自己。
當中的團隊遊戲我大致都忘記,始終遊戲終歸遊戲,但當中的主旨跟事後解說我依然記得。
導師說到團隊合作,主題是僕人領導(Servant-Leadership)
以我今日觀察,他未必可以完美地應用在大企業,因為大企業要講理念同時需要英雄般精神領袖,但是如果放在一些小型團隊,不太需要英雄,諸如中小型公司,或者任何一個組織圈子,僕人領導幾乎是萬用的。
導師借自於 Hermann Hesse 的「東方之旅」(Journey to the East),當時是19世紀的時期,話說有位富有的人希望找尋啟蒙之旅。在他資助下,一群由導遊H. H、地質學家、醫生、生物學者以及各種某方面專長出眾的人組成,他們是一個豪華的組合,浩浩蕩蕩來到一座山叫Morbio Inferiore,打算征服一座山,在旅程中出現位隨從 Leo,負責打點或者充當做「阿四」,組員各自都在自己領域上的精英,對粗勞的工作都不太想做,這就由Leo去做,在行程中出現分異的時候,Leo都跑出來做和事佬,Leo備受組員所喜歡,後來Leo在旅程中消失了,大家有些以為他都死了,慢慢團隊中就有人決定退出登山計劃,大家有人互相指責埋怨,自從Leo不見了之後,登山的計劃就不了了之。Leo聽從主人們吩咐,打點瑣事,穿梭在不同主人間扮演協調溝通的角色,漸漸地,大家習慣於聽從leo的安排,直到有一天,李奧突然失蹤,此時大家才深深體會到,事實上,leo早已成為攸關全局的重要人物,沒有他的帶領,眾人無法成事
H.H在往後人生都陷於低潮,以至不再相信東方有所謂奧祕,他無法再召集到昔日的組員,數年後,當導遊終於找到Leo,他再度出現,他發現 Leo 就是那位背後出資的召集人,他指出大家都失敗了,無法通過試驗,原來這位僕從的Leo就是領導者以及策劃者。
我知道的時候,感到非常震撼,原來要組織一群人幹事的奧秘就是這裡,Leo發揮的「僕人式領導」,就是甘於隱藏本身,透過具體協助別人,從而達成整體的使命。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強的一方面,有些人精於計劃,有些精於創作媒體,有些人善於口材,那麼又代表什麼? 但如果有一個人甘心倒空自己,虛己連繫所有人,那麼團隊才可能出現。
未來的世界我不知道,但是689展示的領導方式是垃圾,他無力連繫眾多局長,亦無法安憮到市民,他心中只有他自己。
Sunday, October 11, 2015
20151011 珍惜
遇到了自己欣賞的朋友,或者是喜歡的情人以及投緣的客人
任何人都一定要珍惜……
珍惜與她/他相處的每一秒,每個共同一起的時間
因為一個人永遠不知道,這一次說一聲再見後,還是不是有下一次的再見。
人總是很奇怪(犯賤),當得到手時人總不會懂得珍惜
可是當失去了,才直覺得依依不捨,難離難捨想有多些。
在人海中,跟人的相處是日積月累而來,有些人時時見到面
但有些人可能今次聚見之後,可能就沒有下一次
那種感覺可能是遇上很要好朋友,很要好的餐廳,又或是自己的親人愛人
無論你日後再遇上多少個,往後經歷了多麼美好的時間也沒法取代原來那個
那是一種微妙的情感依戀關係。
習慣她/他的語調、口吻、神情與氣味…
可是到某天找不到緣故跟她/他相遇,又或者她/他/它已經不復存在
任何事原來不似林夕在富士山下所說 :
「我絕不罕有 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俗語說要學懂得到,就要學會失去
任何人都一定要珍惜……
珍惜與她/他相處的每一秒,每個共同一起的時間
因為一個人永遠不知道,這一次說一聲再見後,還是不是有下一次的再見。
人總是很奇怪(犯賤),當得到手時人總不會懂得珍惜
可是當失去了,才直覺得依依不捨,難離難捨想有多些。
在人海中,跟人的相處是日積月累而來,有些人時時見到面
但有些人可能今次聚見之後,可能就沒有下一次
那種感覺可能是遇上很要好朋友,很要好的餐廳,又或是自己的親人愛人
無論你日後再遇上多少個,往後經歷了多麼美好的時間也沒法取代原來那個
那是一種微妙的情感依戀關係。
習慣她/他的語調、口吻、神情與氣味…
可是到某天找不到緣故跟她/他相遇,又或者她/他/它已經不復存在
任何事原來不似林夕在富士山下所說 :
「我絕不罕有 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俗語說要學懂得到,就要學會失去
但試問你又有沒有能耐,可以學會一下子放得低這份情感?
多麼痛的領悟。
多麼痛的領悟。
Sunday, October 4, 2015
20151004 人生的錯視
下面的concept是來至Nassim Nicholas Taleb的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
從事有兩個孖仔,兩個都出身於元朗,大仔家明就在一家大銀行的人事部任職文職,工作了二十多年,負責員工全球調派外勤到各地的事宜,細仔家強是的士司機。
家明的收入非常可被預測,享有醫療保險及14個月糧的福利,一年有三十日假期,每個月都會有三萬六千元的款項打入HSBC的戶口,足以他去供樓,交付水電煤的費用,間中去旅行,還有些錢儲著,周六的日子都會睡到中午先會起床,生活無憂,他告訴自己好好運,人生就是美好而且安定,直到一日銀行危機來臨,內地呆壞帳加劇,知道公司裁員,這個跟外貿出勤有關的人事工作好可能成為目標,人到五十多歲,見盡了許多前人被解僱後都無法找到相應工作,只好提前退休又,或者轉行拿跟過去相去甚遠的薪水。
家強就是一位的士司機,熟記了全港道路,儘管如何在行,他的收入波動極大,有些日子非常不錯,一晚可以賺進二千多元,有些日子如下雨天卻可以差到入不敷出,但是年復年,平均年收入拉平跟家強都差不多,不過由於收入起伏不定,家強老是抱怨,不似家明那麼得到保障。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錯覺,因為家強的收入原來高於哥哥家明。
這就是人生一個基本的錯覺 : 認為隨機伴來的風險較高(風險即產成損失的可能性),一般人正常把隨機性視為損失,事實上任何以自僱形式經營的生意,諸如的士司機、理髮、水電、裝修、性工作者、牙醫、醫生或者是大律師..
這些技術或服務提供者都要面對很多小小的的風險,亦即是可以令他們一無所得的機率,但是這些工作上的風險是有可預見性,不見得那麼脆弱。
相反家明的打工生涯隨時可能因為人事部一個電話而宣佈結束,往後受雇的收入會立刻變成零,因此受雇的收入是被隱藏或者甚至被低估。
自雇或生意人的收入報酬是容易有變,可是事業生涯卻會反而變得具有可靠、抗逆性,原因是多變而且複雜的環境會迫使他們設法去適應和改變,從環境中得到反饋,而且是持續地進行。
家強作為一位的士司機,面對住要求過火的乘客,他可以選擇不接生意,大律師可能在一次案件中,遇到一個十分信任他的顧客,以巨額報酬去報答他打贏官司,因此只要忍受一段短短的過渡及等候期,有小小機率令到收獲遠超正常所得。
家明作為一個受僱者,人生平穩但卻暴露出脆弱,面對重大的錯誤會變得完全失算,相反家強如果面對收入下降一段時間如一個星期,他就會試圖收集信息去尋找新的客源,如果再沒有收入那就要修改技能轉行。
因為下圖為謬勒·萊伊爾錯視,究竟兩條線那一條較長? 其實我們人生都不斷受到很多錯視引導著,使到我們錯誤判斷事物的真假。我們的判斷受到外在的雜信影響,令到我們分不清那一條線才是我們要找的。
_
對自力更新的人,不致命的小錯誤是寶貴的經驗,經驗可轉化成信息,像大自然一樣引導自己去適應不同的環境。
從事有兩個孖仔,兩個都出身於元朗,大仔家明就在一家大銀行的人事部任職文職,工作了二十多年,負責員工全球調派外勤到各地的事宜,細仔家強是的士司機。
家明的收入非常可被預測,享有醫療保險及14個月糧的福利,一年有三十日假期,每個月都會有三萬六千元的款項打入HSBC的戶口,足以他去供樓,交付水電煤的費用,間中去旅行,還有些錢儲著,周六的日子都會睡到中午先會起床,生活無憂,他告訴自己好好運,人生就是美好而且安定,直到一日銀行危機來臨,內地呆壞帳加劇,知道公司裁員,這個跟外貿出勤有關的人事工作好可能成為目標,人到五十多歲,見盡了許多前人被解僱後都無法找到相應工作,只好提前退休又,或者轉行拿跟過去相去甚遠的薪水。
家強就是一位的士司機,熟記了全港道路,儘管如何在行,他的收入波動極大,有些日子非常不錯,一晚可以賺進二千多元,有些日子如下雨天卻可以差到入不敷出,但是年復年,平均年收入拉平跟家強都差不多,不過由於收入起伏不定,家強老是抱怨,不似家明那麼得到保障。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錯覺,因為家強的收入原來高於哥哥家明。
這就是人生一個基本的錯覺 : 認為隨機伴來的風險較高(風險即產成損失的可能性),一般人正常把隨機性視為損失,事實上任何以自僱形式經營的生意,諸如的士司機、理髮、水電、裝修、性工作者、牙醫、醫生或者是大律師..
這些技術或服務提供者都要面對很多小小的的風險,亦即是可以令他們一無所得的機率,但是這些工作上的風險是有可預見性,不見得那麼脆弱。
相反家明的打工生涯隨時可能因為人事部一個電話而宣佈結束,往後受雇的收入會立刻變成零,因此受雇的收入是被隱藏或者甚至被低估。
自雇或生意人的收入報酬是容易有變,可是事業生涯卻會反而變得具有可靠、抗逆性,原因是多變而且複雜的環境會迫使他們設法去適應和改變,從環境中得到反饋,而且是持續地進行。
家強作為一位的士司機,面對住要求過火的乘客,他可以選擇不接生意,大律師可能在一次案件中,遇到一個十分信任他的顧客,以巨額報酬去報答他打贏官司,因此只要忍受一段短短的過渡及等候期,有小小機率令到收獲遠超正常所得。
家明作為一個受僱者,人生平穩但卻暴露出脆弱,面對重大的錯誤會變得完全失算,相反家強如果面對收入下降一段時間如一個星期,他就會試圖收集信息去尋找新的客源,如果再沒有收入那就要修改技能轉行。
因為下圖為謬勒·萊伊爾錯視,究竟兩條線那一條較長? 其實我們人生都不斷受到很多錯視引導著,使到我們錯誤判斷事物的真假。我們的判斷受到外在的雜信影響,令到我們分不清那一條線才是我們要找的。
_
對自力更新的人,不致命的小錯誤是寶貴的經驗,經驗可轉化成信息,像大自然一樣引導自己去適應不同的環境。
Tuesday, September 29, 2015
20150929 古代西方沒有藍色
在西方古代,一直沒有特定的詞彙去形容,藍色即使發展到希臘時間,他們都是有偏向光與暗的顏色,最恐怖是連希臘偉大詩人荷馬跟他所在同一時期的詩人,只有能力叫出黑、白及彩虹中幾個通常含有紅色至到黃色的部分。
荷馬形容海洋是什麼? 「酒暗色的海洋」
Monday, September 21, 2015
20150921 我在讀什麼 《這次不一樣:國家為什麼會破產》
對一個政府而言,金融危機的破壞性遠遠不及銀行危機
要解決一個信貸危機的,國家可能要在未來幾年賠上年均16%的GDP
IMF的角色不是要去做消防員救火,而是去努力監督成員國家高度透明自己國家的帳目,鼓勵他們在危機前尋找解決的方法
要去尋找比較好的預測國家危機指數方法,最好是去看匯率走勢,其次是房地產
人類去為了破除觀念,必須要付出成本
人類去為了破除觀念,必須要付出成本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15
20150908 人生意義
人生之中,偶然會發現有人理解自己是一種幸運的,但不被理解都不必輕嘆,要把自己的價值寄托於他人的理解上人往往毫無樂趣可言,不過人生有什麼意義可言?
我一直面對的難題是很多人都把自己人生完完全全拉上信仰,這個無疑是一種可取的做法,但如果那個人連信仰經驗都沒有,是不是他們的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可言?
可以不去從宗教的角度,不去論聖經上的大使命,用一個俗世的人去如何去理解人的生命嗎?
在Viktor Emil Frankl著作中《Men's search for meaning》可以參透到一些說法。
Viktor Frankl是一名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他在納粹時期被關進在猶太人的集中營
和很多人一樣,他在那時失去和家人妻子的連繫,每日的生活都是被德國所勞役。
如果你要去問生存有沒有所謂價值,從許多層面上,他們只是在等死,每個人都不會知道明天的生命會是如何,需要在3年時間不停地反覆等待忍耐,當中的滋味不會是我們當代人所明白,Viktor他每日可以去做的,就只是假設妻子依然在他的身邊,跟「她」談天,跟「她」食飯散步,其時他根本不知道妻子已經不在人世,這種強大的意志力最終幫助他渡過三年時間。
Viktor 從這種絕境般的情景中,替自己這個孤立的個體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同時用了他的整個生命去見證一個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 ),展示了人在極限環境下的苦難,如何從受苦裡如何藉著意義的尋找,将自己最大極限展露出來,最終再次與其他人產生一個連結。
自己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會非常自覺地找出做一件事的意義,事實上在現存的主流看法中,生命沒有本質沒有意義論都有一定的支持。
「Life itself has no meaning , you are the meaning of your life」
我想指出生命本質有沒有意義其實是好難去拿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最近自己看到一本書談及他自己的人生意義,跟人與眾不同。
在Elon Musk(SpaceX創辦人,以及Tesla汽車和PayPal的聯合創辦人)的自傳中指出,他在三十歲前對自己的人生其實都不太滿意,儘管已經把PayPal弄到上市,身家數以十憶去計,足夠他過無憂無慮生活,但是他想到人類的未來,所以就對火星移民、電動車就有濃厚的興趣,馬上就著手開發先後弄出SpaceX搞火箭,又研發Tesla電動車,我有想過一個問題,其實這些是他想去做,還是世界本來就需要這些,Elon Musk一定會跟你說世界是需要火星移民,世界是需要電動車,但這一切其實可能都只是出於他童年的情義結。
然而,人生意義是否有一個絕對的自由去人去選擇?
我一直面對的難題是很多人都把自己人生完完全全拉上信仰,這個無疑是一種可取的做法,但如果那個人連信仰經驗都沒有,是不是他們的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可言?
可以不去從宗教的角度,不去論聖經上的大使命,用一個俗世的人去如何去理解人的生命嗎?
在Viktor Emil Frankl著作中《Men's search for meaning》可以參透到一些說法。
Viktor Frankl是一名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他在納粹時期被關進在猶太人的集中營
和很多人一樣,他在那時失去和家人妻子的連繫,每日的生活都是被德國所勞役。
如果你要去問生存有沒有所謂價值,從許多層面上,他們只是在等死,每個人都不會知道明天的生命會是如何,需要在3年時間不停地反覆等待忍耐,當中的滋味不會是我們當代人所明白,Viktor他每日可以去做的,就只是假設妻子依然在他的身邊,跟「她」談天,跟「她」食飯散步,其時他根本不知道妻子已經不在人世,這種強大的意志力最終幫助他渡過三年時間。
Viktor 從這種絕境般的情景中,替自己這個孤立的個體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同時用了他的整個生命去見證一個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 ),展示了人在極限環境下的苦難,如何從受苦裡如何藉著意義的尋找,将自己最大極限展露出來,最終再次與其他人產生一個連結。
自己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會非常自覺地找出做一件事的意義,事實上在現存的主流看法中,生命沒有本質沒有意義論都有一定的支持。
「Life itself has no meaning , you are the meaning of your life」
我想指出生命本質有沒有意義其實是好難去拿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最近自己看到一本書談及他自己的人生意義,跟人與眾不同。
在Elon Musk(SpaceX創辦人,以及Tesla汽車和PayPal的聯合創辦人)的自傳中指出,他在三十歲前對自己的人生其實都不太滿意,儘管已經把PayPal弄到上市,身家數以十憶去計,足夠他過無憂無慮生活,但是他想到人類的未來,所以就對火星移民、電動車就有濃厚的興趣,馬上就著手開發先後弄出SpaceX搞火箭,又研發Tesla電動車,我有想過一個問題,其實這些是他想去做,還是世界本來就需要這些,Elon Musk一定會跟你說世界是需要火星移民,世界是需要電動車,但這一切其實可能都只是出於他童年的情義結。
Viktor指出若果一個人有了信仰,人生是會進入另一個更高的層次,信仰在人生的歷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超乎人想像,當中對上帝的信仰可以成爲人們超越自己有限可能的終極意義。無論遇到正面或負面的狀况,人可以選擇讓自己維持在正面的心態、想法,而不被負面的情境所影響。
Wednesday, August 26, 2015
20150826 如何更有效估市
- 人行宣布減息0.25百份點 降準0.5百分
股市是世上最負規模的賭桌,有人輸錢自然有人獲利,力量較強大的一方可以引導人去做佢對家,佢就可以在對方口袋奪取更多的籌碼。
為何大多數人都在股市中損手,由獲利到坐艇再到後來止蝕離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相信市場的方向是偏偏走到他們不相信的那一方,因為力量較強大就是要贏對家的錢。
於7月中我曾經鼓勵人買入中國股票,最後我看錯市,力量較大的人睇中全世界睇好中國會由瘋牛進入慢牛,所以全力做淡,市場有一段時間出現睇好的人連棺材本都拿出來買中國股票的現象,情況愈買愈跌,在當中我把獲利都嘔埋出來,轉為睇淡,繼而獲利,但行程持續,市場會出現一個臨界點去決定後市,即使力量較大的一方都會出現轉勢,
當一個行情是否持續,最大轉捩點是重大消息,當市場出現問號時,力量較大的一方自己內部都會出現爭持,再次有人買上買落,很多時市場的後市方向會持續偏偏走到他們不相信的那一方的特性。
力量大的一方永遠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去粉飾他們操縱市場的舉動,否則邊有人坐低同他們玩?
所以今次人行減息,2011列國連同人行降準,開市升1000點,全日無跌過,但當日成為多個月最高位,你又睇好定睇淡?
股市是世上最負規模的賭桌,有人輸錢自然有人獲利,力量較強大的一方可以引導人去做佢對家,佢就可以在對方口袋奪取更多的籌碼。
為何大多數人都在股市中損手,由獲利到坐艇再到後來止蝕離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相信市場的方向是偏偏走到他們不相信的那一方,因為力量較強大就是要贏對家的錢。
於7月中我曾經鼓勵人買入中國股票,最後我看錯市,力量較大的人睇中全世界睇好中國會由瘋牛進入慢牛,所以全力做淡,市場有一段時間出現睇好的人連棺材本都拿出來買中國股票的現象,情況愈買愈跌,在當中我把獲利都嘔埋出來,轉為睇淡,繼而獲利,但行程持續,市場會出現一個臨界點去決定後市,即使力量較大的一方都會出現轉勢,
當一個行情是否持續,最大轉捩點是重大消息,當市場出現問號時,力量較大的一方自己內部都會出現爭持,再次有人買上買落,很多時市場的後市方向會持續偏偏走到他們不相信的那一方的特性。
力量大的一方永遠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去粉飾他們操縱市場的舉動,否則邊有人坐低同他們玩?
所以今次人行減息,2011列國連同人行降準,開市升1000點,全日無跌過,但當日成為多個月最高位,你又睇好定睇淡?
Saturday, August 1, 2015
20150801 從《黑天鵝》到《反脆弱》的智慧
引言: 我花了一星期的晚上看了《黑天鵝》到《反脆弱》,
|
作者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1960 年出生。是安皮裏卡資本公司的創辦人,,也是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曾在紐約和倫敦交易多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曾在芝加哥當過營業廳的獨立交易員。 2001年2月正式成爲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戰略名人堂的一員,獲得沃頓商學院MBA學位和巴黎第九大學的博士學位,當前最知名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 |
他是一個傳奇人物,身上標簽很多:
黎巴嫩名門之後:父母的家族都是顯赫的政治和學術世家;
自學成才(Autodidact):雖然他有很高的學歷,但年輕時代痴迷的是古典著作而不是數理統計,據他自己講,數理統計主要都是自學的。
多語言掌握者(Polyglot):能講法語,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至少還能額外看懂古希臘語,拉丁語,亞拉姆語,古希伯來語;
成功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交易員(Doer):20出頭開始做交易員,靠自己的研究成功:1987年市場崩盤時,27歲的NNT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他爲交易者提供黑天鵝事件的保護,在最近的數十年每次的大崩盤他都賺了大錢。
癌症康復者:NNT在90年代患上喉癌,在自己研究的支持下康復。
暢銷書作家:Fool by randomness與The Black Swan,不必多講。他還有一本自己寫的諺語書The Bed of Procrustes,當然還有大作Antifragile。
學者:全職教授,無數客座教授;
閱讀狂人:從13歲起,每周讀書30到60小時;
由於Nassim Nicholas Taleb (NTT)著作非常可讀,以我對文字的掌握能力,都用了不少晚上去閱讀,所以我都不宜多講書中所有概念,但有一些智慧是NTT希望跟人分享,概率法則在他想法中占有極大的位置, 凡是學過粗淺概率論人,比如發生概率和條件概率,獨立分布等等,都會發現偏態,概率分布上的不對稱,即使我們相信過去的經驗,例如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但這不代表黑色天鵝不存在,確實人類在澳洲發現了黑色天鵝,在漫長的交易生涯中,NTT看到那些他身邊的“明星交易員”們起起伏伏,總有人會因爲昔日長期不錯業績而認爲自己眼光過人,無往不勝,可是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毀掉”(因爲巨額虧損而被清算辭退),這就發生在某次黑天鵝的現身之中。
時間會消除隨機性,黑天鵝終有一天會出現,這在概率論中被稱爲「遍歷性」(ergodicity)。
在蒙特卡洛轉盤和黑天鵝之上,NTT建立了自己的信念。他選擇了一種跟大多數交易員非常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投機:看分布形態而不僅僅看概率,因此他即使會做出看好後市,同時却大量沽空,這種令許多交易員不理解的事情,他工作風格就是不斷地賠小錢,以等待黑天鵝的出現而大賺一筆。因此他在911大跌市賺取了幾百萬的回報。
黑天鵝具有正面和負面之分,破壞容易,建設艱難,一支火柴可燒毀由很多木材建成的大樓,因此負面的黑天鵝如911、金融海嘯又或者是個人的危疾,一般來講,它來得極急而且容易遭人為意,但正面的黑天鵝如認識到一生的貴人、得到一個足以改善一生的絕頂想法,他們都不一定輕易被人察覺,但長期影響同樣巨。
關於人生的得勝,世上存在「存活者偏差」,由于世人大多只看到成功者,由此形成了對機遇(機會)的歪曲看法。對人來說啟示有二:其一,不要妄自菲薄,“某甲成功,某乙升了,某丁出國了,還有人有別墅房車,怎麽就自己一個人這麽失敗,”
這個讓人學習:
首先,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很多時對失敗者視而不見;
黎巴嫩名門之後:父母的家族都是顯赫的政治和學術世家;
自學成才(Autodidact):雖然他有很高的學歷,但年輕時代痴迷的是古典著作而不是數理統計,據他自己講,數理統計主要都是自學的。
多語言掌握者(Polyglot):能講法語,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至少還能額外看懂古希臘語,拉丁語,亞拉姆語,古希伯來語;
成功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交易員(Doer):20出頭開始做交易員,靠自己的研究成功:1987年市場崩盤時,27歲的NNT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他爲交易者提供黑天鵝事件的保護,在最近的數十年每次的大崩盤他都賺了大錢。
癌症康復者:NNT在90年代患上喉癌,在自己研究的支持下康復。
暢銷書作家:Fool by randomness與The Black Swan,不必多講。他還有一本自己寫的諺語書The Bed of Procrustes,當然還有大作Antifragile。
學者:全職教授,無數客座教授;
閱讀狂人:從13歲起,每周讀書30到60小時;
由於Nassim Nicholas Taleb (NTT)著作非常可讀,以我對文字的掌握能力,都用了不少晚上去閱讀,所以我都不宜多講書中所有概念,但有一些智慧是NTT希望跟人分享,概率法則在他想法中占有極大的位置, 凡是學過粗淺概率論人,比如發生概率和條件概率,獨立分布等等,都會發現偏態,概率分布上的不對稱,即使我們相信過去的經驗,例如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但這不代表黑色天鵝不存在,確實人類在澳洲發現了黑色天鵝,在漫長的交易生涯中,NTT看到那些他身邊的“明星交易員”們起起伏伏,總有人會因爲昔日長期不錯業績而認爲自己眼光過人,無往不勝,可是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毀掉”(因爲巨額虧損而被清算辭退),這就發生在某次黑天鵝的現身之中。
時間會消除隨機性,黑天鵝終有一天會出現,這在概率論中被稱爲「遍歷性」(ergodicity)。
在蒙特卡洛轉盤和黑天鵝之上,NTT建立了自己的信念。他選擇了一種跟大多數交易員非常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投機:看分布形態而不僅僅看概率,因此他即使會做出看好後市,同時却大量沽空,這種令許多交易員不理解的事情,他工作風格就是不斷地賠小錢,以等待黑天鵝的出現而大賺一筆。因此他在911大跌市賺取了幾百萬的回報。
黑天鵝具有正面和負面之分,破壞容易,建設艱難,一支火柴可燒毀由很多木材建成的大樓,因此負面的黑天鵝如911、金融海嘯又或者是個人的危疾,一般來講,它來得極急而且容易遭人為意,但正面的黑天鵝如認識到一生的貴人、得到一個足以改善一生的絕頂想法,他們都不一定輕易被人察覺,但長期影響同樣巨。
關於人生的得勝,世上存在「存活者偏差」,由于世人大多只看到成功者,由此形成了對機遇(機會)的歪曲看法。對人來說啟示有二:其一,不要妄自菲薄,“某甲成功,某乙升了,某丁出國了,還有人有別墅房車,怎麽就自己一個人這麽失敗,”
這個讓人學習:
首先,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很多時對失敗者視而不見;
其次,於現實當中,在所有sample之中,總要有人會成功,我們多愚昧都好,都會明白70億人只有可能一個成功者嗎? 香港700萬人當中總有人會比較富裕,有人特別潦倒。
最後,我們只看到了某個人成功的一面,各自的不幸往往只能自己體味,比如那甲拿今天賭明天健康,那乙要阿諛諂媚失去自尊,那丁被婆婆棒打鴛鴦只能遠走他鄉,還贈有一頂新鮮
出爐的綠色帽子,這些都是他們不會說,你也無從得知的,但人却把自己的不幸過份放大了,田忌賽馬以己之短較人之長。
其二,當我們計算成功率的時候,一定要留心把眼睛看不到的樣本找回來,以免産生偏差。比如樓市,昔日樓價都不斷上漲,很多人成爲富豪,但現實很有可能是5個發達4個負資產,1個被收樓,風險驚人。
因此,救活一個人只是統計數字,傷害一個人則是奇聞逸事。
路徑依賴存在極大的隨機性,人在過去做出的選擇决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你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很大程度上是之前一條隨機路徑影響而成。路徑依賴造成了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路徑依賴最終結果會使得正面回饋帶來越來越多的優越性,也就是當隨機做對了一件事,好事是會接二連三了,可以稱爲馬太效應;不好處:首先是人衰行路打倒褪,成功的人往往是過于適應上一條隨機路徑(別人的成功經驗),由于很難擺脫昔日隨機路徑的慣性思維,照搬經驗很有可能在陰溝裏翻船,所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完全是智慧,如果從相當長的時間來看,遍歷性會發揮作用。整體而言,中長期內歷史有能力展現大部分可能的情境,幷把壞sample埋葬起來,因此每個人都會向長期的性質靠攏。
出爐的綠色帽子,這些都是他們不會說,你也無從得知的,但人却把自己的不幸過份放大了,田忌賽馬以己之短較人之長。
其二,當我們計算成功率的時候,一定要留心把眼睛看不到的樣本找回來,以免産生偏差。比如樓市,昔日樓價都不斷上漲,很多人成爲富豪,但現實很有可能是5個發達4個負資產,1個被收樓,風險驚人。
因此,救活一個人只是統計數字,傷害一個人則是奇聞逸事。
路徑依賴存在極大的隨機性,人在過去做出的選擇决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你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很大程度上是之前一條隨機路徑影響而成。路徑依賴造成了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路徑依賴最終結果會使得正面回饋帶來越來越多的優越性,也就是當隨機做對了一件事,好事是會接二連三了,可以稱爲馬太效應;不好處:首先是人衰行路打倒褪,成功的人往往是過于適應上一條隨機路徑(別人的成功經驗),由于很難擺脫昔日隨機路徑的慣性思維,照搬經驗很有可能在陰溝裏翻船,所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完全是智慧,如果從相當長的時間來看,遍歷性會發揮作用。整體而言,中長期內歷史有能力展現大部分可能的情境,幷把壞sample埋葬起來,因此每個人都會向長期的性質靠攏。
作爲一位人生的漫步者,最先面對的是如何不被自己的錯誤所控制,由于任何損失都有可能出現,因此要淡化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從而避免難以愈合的傷痛,那麽即使世界的波動性也不能給人帶來負面影響。
NTT明言要將恐懼轉化爲謹慎、將痛苦轉化爲信息、將錯誤轉化爲啓示、將欲望轉化爲事業。
NTT作為一個實戰型的成功交易員,他建議一種叫「啞鈴式」策略(barbell strategy),這種策略特色就是在建立財富時把已可知悉最大損失鎖死,他的意思多用于期權方面,但我們不是投資人,太多不會去做這類投資,但至少他不是叫人去買一堆中風險的股票、債券,混合在一起;而是80%現金、加20%極高風險而可輸的有限資產。
如果世界大亂,環球海嘯重臨,那20%高風險前鋒全軍覆沒時,還有80%現金坐陣;倒過來那20%極高風險的資産,在世界大好時,回報可以數倍計、十倍計以上。因此大幅手持現金,陪以風險投資,拉勻比一堆中風險資産更安全。
NTT在建倉時,極高風險的部份選取的一定是上望空間以倍計,輸則有限數的資産,例如書中所講的私募基金,好運的參股了未上市的Facebook(FB)、Twitter(TWTR),回報是過百倍,李嘉誠即此道的老手,又或很便宜的價外期權,一是不中,一是大爆發。
如果運用「啞鈴式」策略,最重要的是手持大量備用現金(80%),出大事時持有彈藥,20%應用於倍數回報的投機上。在正常的理財應用上,不斷地賠小錢,以等待黑天鵝的出現而大賺一筆,這十分適用于保險上。
Friday, July 24, 2015
20150724 當紅 : 麥浚龍與A股
世界是一個跟紅頂白的,這是任何一個世代的定律。
在我今日講投資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一個人物。
最近一位男歌手憑一首《羅生門》,力壓「蒙面歌王」(白棱鏡)- -李克勤,成為今日上最紅的歌手
在我今日講投資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一個人物。
我看得出麥浚龍不愁衣食,想做的是沒有人做過的藝術家,而非一個藝人 |
最近一位男歌手憑一首《羅生門》,力壓「蒙面歌王」(白棱鏡)-
這位就是麥浚龍,於2002年出道,請問今夕又是何年,啊... 2015,
試問他等了多少個年頭才可以得到別人認同,都好十個年頭吧。
試問他等了多少個年頭才可以得到別人認同,都好十個年頭吧。
說到底,世上確有懷材不遇,機遇未到,那些黎耀祥、 謝繼聰還有張家輝,
在他們上位之前,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
一個深信自己會成大器的人在未當紅前, 那段時間是最多人挨不過下去
特別是麥浚龍這種一出來就不討好的「少爺仔」
在他們上位之前,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
一個深信自己會成大器的人在未當紅前,
特別是麥浚龍這種一出來就不討好的「少爺仔」
今年4月的時候,我看了麥浚龍做導演的《殭屍》,內心覺得真是好不錯
似乎不是一般新手導演拍得出,故事不是太經典那種, 但所製造氣氛好叫人心寒
而且每個鏡頭都拍得有水準,非常地道香港的感覺
因此閒來寫了一篇文章談麥浚龍的弱水三千
http://wealthsaver.blogspot. hk/2015/04/20150412.html
原來,世上的投資市場都跟明星走紅一樣
A股,在2007年之後經歷高峰之後,一直在3000- 2000點浮浮沉沉
用中國形容,就是「納悶」
如果真是把錢放在裹面,等不到2014年的升勢, 那麼我就白白浪費了青春,
完全輸了給時間值,股市那麼不給力何不投資在房地產?
但是當2014年來了,A股那就像一個歌手叫麥浚龍唱了《羅生門》一樣
她火速成為環球最高回報的市場,
中國基金以所向披靡的姿態不斷吸納海外投資,
情況就似2012的東協市場, 2014年印度一樣
他們都是當年首屈一指的吸金王
只要一個市場的「故事」得到追捧,資金就會大幅湧進那個市場
可是,投資者永遠不知道一切背後會不會是別人設下來的圈套
當大家非常有信心下注時,加大投資額時,可能不久就發現自己已經接火捧了
別人(大戶)老早就在低價買了平貨,再在市場不斷鼓吹群眾跟注
利用人的貪婪去進行低買高賣的把戲。
試問100人中, 有多少人真是可以在跟紅頂白的投資市場上做到隨行就市?
當中大多數人都只怕是在麥浚龍唱了《羅生門》才真正認同或者認識他
麥浚龍的走勢及高度,跟A股一樣
沒有人可以預測,全在乎觀眾(市場)會不會投下一次又一次的信心一票
似乎不是一般新手導演拍得出,故事不是太經典那種,
而且每個鏡頭都拍得有水準,非常地道香港的感覺
因此閒來寫了一篇文章談麥浚龍的弱水三千
http://wealthsaver.blogspot.
原來,世上的投資市場都跟明星走紅一樣
A股,在2007年之後經歷高峰之後,一直在3000-
用中國形容,就是「納悶」
如果真是把錢放在裹面,等不到2014年的升勢,
完全輸了給時間值,股市那麼不給力何不投資在房地產?
但是當2014年來了,A股那就像一個歌手叫麥浚龍唱了《羅生門》一樣
她火速成為環球最高回報的市場,
中國基金以所向披靡的姿態不斷吸納海外投資,
情況就似2012的東協市場,
他們都是當年首屈一指的吸金王
只要一個市場的「故事」得到追捧,資金就會大幅湧進那個市場
可是,投資者永遠不知道一切背後會不會是別人設下來的圈套
當大家非常有信心下注時,加大投資額時,可能不久就發現自己已經接火捧了
別人(大戶)老早就在低價買了平貨,再在市場不斷鼓吹群眾跟注
利用人的貪婪去進行低買高賣的把戲。
試問100人中,
當中大多數人都只怕是在麥浚龍唱了《羅生門》才真正認同或者認識他
麥浚龍的走勢及高度,跟A股一樣
沒有人可以預測,全在乎觀眾(市場)會不會投下一次又一次的信心一票
初出道的麥浚龍一臉稚氣,毫無內涵,情況似不似外國投資者看死今日的A股? |
Friday, July 10, 2015
20150709 給股災輸到失去信心的你
前言: 我的工作是幫人理財,而不是投資增值, 這個文章如果我在升市時發佈應該沒有人在意, 但今時今日是時候讀一讀。
能夠在市場上獲利的人是非常少數,但很多人企圖去模彷他們, 一般都是落得眼高手低的下場。2015年7月初, 很多人連同我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比上星期窮了, 相信不少有沾手股市的人都會有憂慮, 而我幸好暫時損失只是回吐之前的利潤,而且會不斷加注。
無論如何投資者應該好好珍惜今日的經歷, 很多人期望自己超短期可以快速積累財富,這類人是極度愚蠢。
股市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獲利,相反就自然有人輸錢, 輸錢的一定是他們擁有的本錢及心理質素都不會高, 不足夠讓他在市場生存下來,一日他們不明白市場的玩法, 輸錢是唯一的下場,政府開機印銀紙都不會幫到他們, 因為他們不配得在市場獲利, 因此今次廣大的內地以至香港的投資散戶是抵死。
有些人於現在問我應不應該拋售手上的股票時,基於責任問題, 我會引導他們不妨思考幾個問題 :
1. 你依家訓唔訓得著?
2. 賣出的錢你認為應該放到哪裡?
3. 如果今日下跌的,在未來快速反彈,你會不會後悔?
4. 幾個月前,你有沒有意識到今日的局面? 幾個月又會出現什麼局面?
答完之後他們都會開始清醒一點。
能夠在市場上獲利的人是非常少數,但很多人企圖去模彷他們,
無論如何投資者應該好好珍惜今日的經歷,
股市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獲利,相反就自然有人輸錢,
有些人於現在問我應不應該拋售手上的股票時,基於責任問題,
1. 你依家訓唔訓得著?
2. 賣出的錢你認為應該放到哪裡?
3. 如果今日下跌的,在未來快速反彈,你會不會後悔?
4. 幾個月前,你有沒有意識到今日的局面? 幾個月又會出現什麼局面?
答完之後他們都會開始清醒一點。
世上有種游戲叫德州撲克,即是賭神裹面經常出現的賭局, 任你自己手上的牌面多強勢,你都有機會輸比人, 因此注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問,如何留力保存資本, 如何引導對方落注陷入自己的trap, 同時要避免陷入別人的trap… 股市交易其實非常接近德州撲克, 一定要有人甘心落注去輸錢才有人可以獲利。
每當有人提及自己想學投資,我會笑,先不論有沒有理財習慣, 要投資應該學習面對自己情緒,特別是面對失去時, 因為所有技術分析、基本因素在人類情緒之下都會化整為零, 要知道市場有時會亢奮,市場有時會恐懼, 要學習在日常生活閱讀這些重要情報。
人在遭受損失時都會作出日後會後悔的選擇, 同時會因為妒忌人而高追一些價位偏高的資產。 要在2003年人心惶恐時要買入一些估值嚴重被情緒低估的樓房, 的確需要勇氣,但今日生活應該會如此而變得好好。 2008年時有很多人對美國次按引發的股災失去信心, 紛紛拋售手上的資產,但2009年時已經反彈收復失地, 好多人見到愈升愈有的市況都不敢高追, 但可以確定如果在股災時買入,獲利機會是非常大。
當你沽出手上股票,那麼你就正式成為股市的輸家, 而對方則會拿了你注碼,我依然認為把部分的錢放到股市是聰明的, 但又會小心翼翼選擇價位,所謂世上no free lunch,如果投資沒有代價,世上早無窮人, 但那個代價不是人人都有條件去承擔。
今時今日的樓價已經好瘋狂, 可以假設未來利率上升會比今日股災殺傷力更大。
本文同時刊於noTcomment
每當有人提及自己想學投資,我會笑,先不論有沒有理財習慣,
人在遭受損失時都會作出日後會後悔的選擇,
當你沽出手上股票,那麼你就正式成為股市的輸家,
今時今日的樓價已經好瘋狂,
本文同時刊於noTcomment
Tuesday, June 23, 2015
20150623 上不到位的富二代
| |
富有家庭出身的二十來歲青年人會遇上什麼痛苦,他們不欠教育,去哪裡讀都不成問題,就怕無資質,他們不欠錢,不必有家用,還有來至父親的附屬卡,那麼他們欠什麼? 答案都是事業,特別是男人。 |
如果教育背景是一些強勢專業如醫生、律師及建築界,或者前途不是一個太需要關心的問題,靠個人學識,再憑藉家庭背景,足以到一間似樣的事務所工作,退而求其次不愁沒前途,但出身自專業度稍弱的學系,沒有個人專長。他們在事業上的優勢,就可能是良好的財務背景、經過外國浸淫的流利英文、家族長期培養的視野目光。
我一位朋友,正是如此典型的背景,取名Daniel,不然他身份會立刻曝光。
Daniel不屬太具生意頭腦的男人,這話出至他本人感到特別忠實,一般外國大學背景,學科是平平無奇的商科,回到香港才二十歲出頭,百無了賴就回父親的公司工作,一間在80年代尾起家的物流公司,據說業務尚算穩定,跟內地已有深厚的生意來往,大家朋友以為他可以慢慢拾起公司的節奏,但他就似球場上失去方向的球員,進退兩難。
他回到去「幫手」就遇到很多問題,公司上上下下名義上當他太子爺,稱得上初出茅廬,父親就已經開放公司盤數讓他隨便看,橫看右看都摸不著頭腦,父親卻對他愛理不理,問公司元老自感諸多不便,反應又冷漠。當開會時說到內地運輸線,想搞清楚時,都沒有時間定神就去到另一條線,就算事後有心肝去逐一細查每一條線,又不覺得自己在當中還有什麼作為,他說在死氣沉沉的公司唯一可以傾訴的就是公司其中一個中年祕書,而且不介意一起跟她在公司吃飯飯。
Daniel在公司就似三國劉禪,在諸多雄才大略的叔父面前只可充撐作阿斗 |
作為太子爺,每天在公司竟然要在公司幾位中年管理層面前扮勤力,每到放工晚上心裡就好難過,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性,這種事怎可能跟紅粉知己講嗎? 花天酒地更不是好方法,恐怕其父會認為他不務正業,而他根本不明白父親在搞什麼鬼,現在他只好等父親放人,他有一刻閃過要跟父親好似情侶一樣吵大獲,「公司很無聊,我不想幹了」但說到最後,其實公司好有可能有一日會讓給他自己打理,Daniel都是吞了那段說話。
我,不是徹頭徹尾的富有人,但作為旁觀明眼人,都知Daniel父親不想自己孩子少年得志,事關富二代除非本身有絕頂幸運的生意頭腦,似李澤楷或者外國那些搞網絡start up的年輕創辦人,即使是近期最出位的富二代已經是劉鳴煒,他都是26歲才進入其父劉鑾雄的公司,但之前的學歷跟仕途都是s級,英國名校law出身,讀到phd,又是CFA,之後IBANK工作,完全一個社會精英中的精英,否則不可能於30歲就成為公司名義上的最高層。
我,不是徹頭徹尾的富有人,但作為旁觀明眼人,都知Daniel父親不想自己孩子少年得志,事關富二代除非本身有絕頂幸運的生意頭腦,似李澤楷或者外國那些搞網絡start up的年輕創辦人,即使是近期最出位的富二代已經是劉鳴煒,他都是26歲才進入其父劉鑾雄的公司,但之前的學歷跟仕途都是s級,英國名校law出身,讀到phd,又是CFA,之後IBANK工作,完全一個社會精英中的精英,否則不可能於30歲就成為公司名義上的最高層。
香港家族式生意的繼承人都要等到約40歲才可以在父企坐得穩,執掌真帥印,不止劉鳴煒,你看兩個李家都可以留意到,而且那些「廠二代」可能未必有心接掌家族老生意,情願找父親打本搞其他生意。 |
反觀Daniel,我朋友他除了年輕,在職場上其實什麼都不是,即使父親有意培訓,一來Daniel心志不堅定,二來閱歷都不足夠服眾,那些任職多年的中年管理層又怎會願意把職務輕易過渡到第二代手中? 即使不敗走整間公司,只要公司決策有一些錯誤,公司名聲都會付之流水,Daniel父親一定要為教子無方而付出沉重代價。所以,父親讓Daniel吃苦頭是有必要性。
之後Daniel沒有再在其父公司工作,後來到了父親推薦一間快遞公司作市場策劃(暫時都不知其父有沒有股份),有時需要到內地工作,基於客觀公司條件,情況談不上扶搖直上,但都可積累的經驗,總好過在父親處投閒置散,一年半之後,至少我跟這個富二代討論不再是風花雪月,談到這行的發展方向,亦都掌握到生產鏈當中下游的情況,心理狀態都再沒有抑鬱的情況。
這令我想起,我小學就打三國、信長之野望或者SimCity等需要策略發展的遊戲,我總喜歡用上初始發展的勢力或者城市,如劉備,一方面比較沒有負擔,另一方面我感覺以小勝大,更有型。
事實上,富二代跟其他人一樣,都要積累資本等上位,但都有機會撈不起。
Wednesday, June 17, 2015
20150617 不尋常的世代
我,1990年出生,作為一個緊貼世代的8、90理財師,我經常自己和別人一個問題,今日究竟是一個什麼世代? 年輕的我們應該追求一個什麼的境況? 宏觀在香港社會中,8、90後世代什麼人可以突圍而出,之後引領到一個新的世界出來,在我心目中,即時想到搞資訊科技界的陳易希,之後就是達哥,其他代表就是一些堀起的藝人、當打的運動員,這幾類人他們有一個特點,他們在人生早年完成了一些別人窮好多年都完成不到的事情。
你可能會話我「唉,鬼不知阿媽是一個女人」,但諗真一下,他們特點就是人地剛起步之時,做住其他人30、40歲都Handle或者Achieve不到的事情。如果有一個機會,給你再完全回到佔中前,有沒有一個本事做到第二個黃之鋒,自問我就沒有這個膽量及組織力。 假設不尋常是今個世代需要的指標,這個推論的背後就要知道什麼叫尋常,從而知道我上面提及的人是如何出類拔粹。
二十多歲的一般人都正在追求一些前途美好的仕途、開始準備之後家庭生活,或者工餘時進修,假期時去一個美滿旅行,之後分享一些所見所聞供諸同好,彷彿只要打開Facebook,手指掃一掃都會知道什麼叫尋常。
但我所講的人如陳易希的發展異於常人,1989年出生的他居然可以在一個高度金融、地產主導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印證「搞科研係得!我就做比你睇」,享受自己工作之餘又不斷搵到一桶桶金,試問叫人怎可能不稱奇?
再講達哥,今日他可以算是名成,需不可說是利就,但他有一樣事是令人覺得不尋常,明明一個男人,為何可以由2011年開始有組織而且規律地開台開post,直播自己打機情況? 人打機,他打機,竟然打到出了一個名堂。因此每當我見他有新搞作,我都暗暗地為他感到喜悅。
如果今個世代,不尋常是8、90年需要追求的指標,那麼這個指標又可不可以應用過去? 稱霸了香港90年代電影的周星馳,今年她已經52歲,他起紅於電影《霹靂先鋒》,在1989年播出的電視劇《蓋世豪俠》和《他來自江湖》,他已經開始去改編劇劇本,行為當然引起編劇討厭,但他與吳孟達不尋常地把本來普通的父子改成了像好朋友一樣胡鬧的父子,結果觀眾好受落,其後1990年擔任《賭聖》的主角,當時他只有28歲,票房首破香港影史紀錄,憑著這部電影奠定了巨星的地位,你可以發現當時他的個人風格是完全異於其他同檔當紅演員,不是所有人都似劉德華那麼完美,劉德華有本錢用尋常的方法去當一個當紅演員,但周星馳似乎沒有,但他用了他方法去創造了「星」的世界。
如果周星馳走的風格跟劉德華一樣正派,周星馳的事業高度可以去到多高? |
因此,我愈來愈明白,不尋常的確有代價,可能被人話怪胎,可能不太可以溶入群眾,更有機會引人討厭,但他們得到了終極的自由,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個世界,別人想不想進入他的世界是別人的事。 做理財的我們,是不是都要每一天都在比拚業績、訴說自己做多大生意,,或者永無止境地在人前展現自己背後的價值? 世人喜歡不尋常的人,不是因為真是喜歡另類,更有可能是世人討厭平凡庸俗。
刊於890後理財師的告白(1)
http://notcomment.com/wp/?p=53459
刊於890後理財師的告白(1)
http://notcomment.com/wp/?p=53459
Wednesday, June 10, 2015
20150610 談判
本文是 Roger Fisher :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書中重點和自己個人感想。
談判,Negotiation,聽上來似乎跟我們日常生活沒有太多關係,但實質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當中。很少人會意識到Negotiation的重要性,舉一個情感例子,一個男仔表白試圖說服一個女生他是真心開展一段真摯的關係,一個廠家跟另一個生意人傾談希望爭取競爭一張訂單,又或者一個家長帶同自己小朋友跟校方面試希望進入一間有名望的學校,嚴重至今日泛民去跟中央政改,一切都是談判的學問。
談判是希望尋求一個合乎雙者利益的最佳方案,很多時候在局面開始前,盡可能準備了詳細的對方的資料、策略和可能的方案,但我們未必意識到一個人或者一個party最終的利益,例如一個男士去跟他太太去談離婚,當中未必單單想中斷同太太的關係,反而背後可能隱藏的情婦。一個廠家去找一個生意人去傾一單生意,背後可能不止是希望賺取那張訂單,而是背後引申更多的生意。
最重要的利益是不太可能被猜度得出,因此解釋到局面有會機會出現錯判形勢,沒有人所持的客觀標準是足夠的,一個出色的談判者應隨時準備接受新建議的態度,方可以坐到談判桌前。
在我跟客戶的溝通之中,我首要的任務不是要去問對方的預算是多少,反而我需要了解對方的預期及理念,為何他/她會願意坐在我面前,他/她是不是有些顧慮和疑惑希望我可以解決? 如果對方諗法跟我有很大落差,我們應該如何展示到我是著重他/她的利益,多於這場"生意",如果有基本共識,我應該如何配合他/她 ?
在政改這場角力下,政府展示的是固執僵化,同樣泛民除了佔中都不見得有更多新的可能性。 |
若果要去分辨談判雙方的相對實力,不是簡單去看背景及籌碼,而是主要取决于各方能於多大程度上承受談判破裂的後果。如果一個女性拒絕一名不太喜歡他的異性的追求,其實女方沒有任何損失,放大到今日, 泛民去跟中央談政改,雙方都需要面對承受原地踏步的後果,但你可以看出雙方都不是一些出色的Negotiator,但你可以知道中央是強勢的一方,即使政改真是不通過,大家2017年連票都沒有,我看不出中央有什麼損失,香港的特首由始至終都不會有可能不經過中央篩選,相反泛民的立場當然不能夠妥協,否則以後泛民就沒有代表性,泛民在通過與不通過之下都會受挫。
有一個例子 : 「你與鞋店老闆可能對錢和鞋子感興趣,相比之下,他對于50美元的興趣高于對鞋的興趣,而你的情况則相反……買賣就這樣做成了。」如果泛民可以用一些更令中國感興趣的事情去跟中央談,或者可以促成,但問題是在一個不對稱的談判局面底下,中央在立場上施壓,結果令愈來愈多傾向中央的詭計,長遠之下,軟弱的人會屈服在831底下,這個是可被預料到。
無論是在我們工作以致談判學,我們都要明白,談判的核心,是創造可能性。 我們無法真切的感受在明刀明槍較量時候得到一手新鮮的信息,如果我們掌握到對方不認同的原理,我們就愈來愈接近對方認同的原理。
你可能會驚訝A , B , C , D之外,竟然還可能是甲、乙、丙、丁,更有可能是i ii iii iv.....
Monday, June 1, 2015
20150601 計量金融 ‧ 計到都賺唔到
現代金融經濟學當中的計量金融學,簡單講即是有人開始用量化的方式去研究股市,即是更簡單講,有人開始用數字去計算股市的相關數值,大約是始於1920年代,由現代金融學之父Ragnar Anton Kittil Frisch 發揮光大,因為係挪威語,基本上不知點發音,所以叫弗里施就好,依位挪威人於1969年成為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得獎者。但是...大家一直都以為讀經濟金融,可能會比人更為精通投資,話哂都讀過,Well...依個等同以為讀law就一定做律師的誤會,可能有點相關經驗,但沒有直接關系。
好了,我希望分享一個真人真事故事,話說有一個人他本人讀到博士資格,他計到一隻股票好值得投資,有大量數據分析到一個股票低風險卻又有穩定回報,但是他淆底,不敢放錢去投資,之後依隻股票不斷升,引起了這個學者的媽媽注意,媽媽認為有利可圖,利害到叫她的仔拎錢投資,但仔仔都是害怕這隻股票跌,結果股價升到一個他們兩個買不起的價位,最後都沒有投資到。
大家回應 :
「嘩...傻仔學者! 讀死書 ! 」
故事的主角是誰,他是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Markowitz ( 哈利·馬可維茲 )。 而這隻股票又是什麼? Xerox,一間在60,70年代雄霸了整個全球影印機的公司。
所以投資跟創業、偉業一樣...有時比人類計到,都不代表你夠膽去做。
更何況今日所謂技術分析已經比五花八門的介入者弄到體無完膚,可用性接近「 0 」
可能幾十年依照仲用到,但今日...應該唔得。
好多成功的經驗點解不能夠被複製,原因是成功的原因是好模糊,大家可能拿了好多參考原因都不能夠準確解釋原因,結果有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因此我們好難在今時今日去採集所有變數,因為一個變數都可以足以改變最後結果。
但我不否定一件事,成功依然有方程式,世上總有好多人持有一些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一般都是主人收埋不公開,公開左就意味大家都用,當大家都會預期到的時候,那一項方法就不會work。
好了,我希望分享一個真人真事故事,話說有一個人他本人讀到博士資格,他計到一隻股票好值得投資,有大量數據分析到一個股票低風險卻又有穩定回報,但是他淆底,不敢放錢去投資,之後依隻股票不斷升,引起了這個學者的媽媽注意,媽媽認為有利可圖,利害到叫她的仔拎錢投資,但仔仔都是害怕這隻股票跌,結果股價升到一個他們兩個買不起的價位,最後都沒有投資到。
大家回應 :
「嘩...傻仔學者! 讀死書 ! 」
故事的主角是誰,他是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Markowitz ( 哈利·馬可維茲 )。 而這隻股票又是什麼? Xerox,一間在60,70年代雄霸了整個全球影印機的公司。
所以投資跟創業、偉業一樣...有時比人類計到,都不代表你夠膽去做。
更何況今日所謂技術分析已經比五花八門的介入者弄到體無完膚,可用性接近「 0 」
可能幾十年依照仲用到,但今日...應該唔得。
好多成功的經驗點解不能夠被複製,原因是成功的原因是好模糊,大家可能拿了好多參考原因都不能夠準確解釋原因,結果有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因此我們好難在今時今日去採集所有變數,因為一個變數都可以足以改變最後結果。
但我不否定一件事,成功依然有方程式,世上總有好多人持有一些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一般都是主人收埋不公開,公開左就意味大家都用,當大家都會預期到的時候,那一項方法就不會work。
Markowitz 最偉大的學說就提出投資組合理論 |
20150529 中央拉長牛市時間
今日滬指大跌6%,所謂春江水鴨先知,事前主力做中國股市的惠理基金掌舵人謝清海於前日高位套現公司股票,當時我不斷思考謝清海偷步舉動,是不是代表住後市會下挫? 結果股市用-6%解答到我疑慮。
接著我開始有點疑惑自己是不是睇錯市? 萬一是...我就要幫自己跟身邊的人做好多操作,我要停好多建議。
結果中央政府於股市暴跌1小時後(5點左右),極速發文再撐內地股市,一切意味住,第一 : 少數重量級知情者如謝清海,他們完全洞識到中央的意圖,他們以後的動作要立馬留意,第二 : 印證了中央要個市升,養大這隻前所未見的巨牛,但條件是個市不能升得太急,經過8日連升,中央要用方法控制一下。
有人問我,是不是政府安慰下人咋? 咁如果無需要,中央話之你死...反之亦然,中央接下來會動用國家機械去實現他們計劃,這個是自2008年後最興奮嘅投資機會。
新華社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5/28/c_1115442431.htm
接著我開始有點疑惑自己是不是睇錯市? 萬一是...我就要幫自己跟身邊的人做好多操作,我要停好多建議。
結果中央政府於股市暴跌1小時後(5點左右),極速發文再撐內地股市,一切意味住,第一 : 少數重量級知情者如謝清海,他們完全洞識到中央的意圖,他們以後的動作要立馬留意,第二 : 印證了中央要個市升,養大這隻前所未見的巨牛,但條件是個市不能升得太急,經過8日連升,中央要用方法控制一下。
有人問我,是不是政府安慰下人咋? 咁如果無需要,中央話之你死...反之亦然,中央接下來會動用國家機械去實現他們計劃,這個是自2008年後最興奮嘅投資機會。
新華社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5/28/c_1115442431.htm
Wednesday, May 27, 2015
20150527 PACO 精選基金組合 2015第一季
建議閱讀昔日舊文 : 20140705 PACO 精選基金組合 2014第二季
對基金G以及基金L表示失望,但由於基金G已經是東盟相關中基金表現較好的一個,所以繼續保留,而基金L就要換馬到歐洲的基金H,我始終認為美國爆發力己不如前,反而歐洲蓄勢待發。
基金A, D都是投資在美國醫療保健的公司,無論如何,由於這種行業的特性都具有壟斷性,因此繼續要吸納,除非世界末日否則我都不會放棄投資這種玩意。
中國基金B跟基金E中,我已經開始把投資核心放到B,由於基金B是集中在政策受惠的公司股票,我認為以建行在內地關系,有理由捕捉到內地的政策市。
至於印金基金C,我認為印度的實則經濟長遠如東盟一樣需要時間爆發,有機會再一次成為基金王,因此要保留觀望。
關於黃金的基金K,我宣佈睇錯市,玩完。
基金A, D都是投資在美國醫療保健的公司,無論如何,由於這種行業的特性都具有壟斷性,因此繼續要吸納,除非世界末日否則我都不會放棄投資這種玩意。
中國基金B跟基金E中,我已經開始把投資核心放到B,由於基金B是集中在政策受惠的公司股票,我認為以建行在內地關系,有理由捕捉到內地的政策市。
至於印金基金C,我認為印度的實則經濟長遠如東盟一樣需要時間爆發,有機會再一次成為基金王,因此要保留觀望。
關於黃金的基金K,我宣佈睇錯市,玩完。
Thursday, May 21, 2015
20150520 一份來至2004年的丁蟹研究報告
這份來至2004年的丁蟹效應研究報告,出至里昂證券投資研究部,由Gabrial CHAN 跟一位CFA Kenny LAU針對鄭少秋出演的劇集,比對恒生指數的表現,似乎他們好得閒。
結果得出丁蟹效應果是靈驗,但是當中有例外,若果鄭少秋出演的劇集若非以劇情作為體材,而是喜劇如《非常外父》,或者2009年之後播出的《桌球天王》,以至2015年鄭少秋主持的《Sunday靚聲王》恒生指數就不會應驗丁蟹效應。
近期於《大時代》重播首天,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前一天(即4月19日)宣布,大幅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一個百分點,消息利好股市,恆指開市沒有跟隨ADR大跌,初段反而最多升過117點,升至27770.78點,但中午過後卻急跌,最終倒跌558點(2.02%)收市,收報27,094.93點,非常可怕。
問題是作為一個實則手持住現金的人,真是可以透過如此簡單的股市現象去作出投資決定嗎?
Wednesday, May 13, 2015
20150513 工作雜談(八) 見客地點
在最初我們入行的公司訓練的課程中,當中曾談及過跟客戶會議的地點,導師給予我們選擇,如果我們跟客人相約在一個迎海的餐廳,而有四個位置可以供我們選擇,不知道你會如何作出選擇:
A. 自己坐迎海的位置,客人則背景
B. 跟A的客人位置相反位置
C. 一個遠離海景的位置,我們面對牆和客人,背著出面,客人則背牆面對出面
D. 跟C的客人位置相反位置
那位導師建議的答案是D,理由是什麼? 因為要確保客人受到外間的干擾最少,所以最好面對的就只有我們。
我在投票時表示B是最好,在我個人理解中,當一個人面對著一個比較廣闊的視點時,他的思考不但止集中和持久,而且更樂於去接受建議,多次實戰經驗證明了我的心理應用學是正確,的確在海景之下,跟一個財務策劃師傾談個人財務是比較舒服。
要選擇一個好的見面地點,我們一般會考慮究竟那環境適不適合作財務上的討論,沒有人會想在一個公開而且嘈雜的地方去作深入傾談,例如午市快餐店,很多人會覺得Starbucks、PC等連鎖咖啡店是最好的地方,事實不是,如果比較少人的分店,那還是可以接受,但換著是比較熱門的地方,你就要接受旁邊可以又有另一些同行在做相同的事,而且那張枱都不見得好用,那張不足兩尺長的圓枱會令到我們工作變得尷尬,除了product brochure之外,我們可以還要準備ipad、投保書以及各種有用的文件,如果通通要放上去那張圓枱,其實有點不勝負荷。
無論如何,跟客戶會議的地點,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可以讓雙方舒適、沒有壓力地去討論一些重要事情,我個人最求之不得的地方,一個除了是自己的辦公室之外,另一個理想的地方就是客人的家,否則一些比少有人煙的食店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一位銀行同業更加建議過我去海天堂,原來平時根本沒有人會到店內,店中員工更是求之不得地希望有人光顧,不過我還未有機會試。
Paco Chan
Thursday, May 7, 2015
20150607 牛津大學的大禮堂
經檢查,大禮堂的20根橫樑已經風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換。
每一根橫樑都是由巨大的橡木製成的,而為了保持大禮堂350年來的歷史風貌,必須只能用橡木更換。
在1985年那個年代,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樹已經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許將花費至少25萬美元。
這令牛津大學一籌莫展。
這時,校園園藝所來報告,350年前,大禮堂的建築師早已考慮到後人會面臨的困境,當年就請園藝工人在學校的土地上種植了一大批橡樹,如今,每一棵橡樹的尺寸都已遠遠超過了橫樑的需要。
一名建築師350年前就有的用心和遠見。
建築師的墓園早已荒蕪,但建築師的職責還沒有結束。
如今,這樣一個故事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盡可以去聯想一系列的詞彙——可持續,資源,長久,環境,但這些都顯得太弱。
可能,只有一種力量會持續,那就叫「責任」。
故事本身不重要,伐倒20棵橡樹,牛津人應該會再補種上20棵,也許,還會種下更多一些。
來源:網路故事
Tuesday, May 5, 2015
20150503 工作雜談(七) 等待與逃避
等待,只因渴求。
無論任何時候都好,前線銷售都被人認為是掌握住主動性,事實又絕對不是如此簡單 ? 好多時候我們都不是跟人所想一般掌握住事情,一切其實都要視乎客戶的反應。
我們渴望被客戶認同接納,同時又懼怕得不到預期的反應。
容祖兒有首歌,每次在我遇到一些好想爭取到的客戶,於客人明確回覆前,我都會想起這段歌詞 : 逃避你 卻又期待我可跟你做情人。
作為一個財務策劃專員,即使如何希望促成生意都好,無論是理性還是主觀感受上,都一定要應該理應保持冷靜理智,在提出意見後,安份地把決定主權交由客戶。
好多時,一個客戶可能考慮的因素可以包括好理性的事,好似預算問題,甚至同一時間面對好多agent的disturb,而自己隨時可能只是客戶的16號愛人,「隨便碰上哪個她都比我更有趣吸吸」,等待的最終只是財務策劃專員的一方。
同時作為客戶的,對方都是人,即使對方幾有經驗都好,一旦把事情放了上心,就不希望拖泥帶水,其實只要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而理由又讓我們感到放心,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
出來工作,又有邊個希望主動放棄機會? 一方面又給對方說chur,一方面又怕比人感覺不著緊,兩邊不是人的情況,好多時都是客人沒有經驗所導致。
無論任何時候都好,前線銷售都被人認為是掌握住主動性,事實又絕對不是如此簡單 ? 好多時候我們都不是跟人所想一般掌握住事情,一切其實都要視乎客戶的反應。
我們渴望被客戶認同接納,同時又懼怕得不到預期的反應。
容祖兒有首歌,每次在我遇到一些好想爭取到的客戶,於客人明確回覆前,我都會想起這段歌詞 : 逃避你 卻又期待我可跟你做情人。
作為一個財務策劃專員,即使如何希望促成生意都好,無論是理性還是主觀感受上,都一定要應該理應保持冷靜理智,在提出意見後,安份地把決定主權交由客戶。
好多時,一個客戶可能考慮的因素可以包括好理性的事,好似預算問題,甚至同一時間面對好多agent的disturb,而自己隨時可能只是客戶的16號愛人,「隨便碰上哪個她都比我更有趣吸吸」,等待的最終只是財務策劃專員的一方。
同時作為客戶的,對方都是人,即使對方幾有經驗都好,一旦把事情放了上心,就不希望拖泥帶水,其實只要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覆,而理由又讓我們感到放心,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
出來工作,又有邊個希望主動放棄機會? 一方面又給對方說chur,一方面又怕比人感覺不著緊,兩邊不是人的情況,好多時都是客人沒有經驗所導致。
Saturday, May 2, 2015
20150501 Foucault 的權力與瘋子
大學時候有幾個course特別感到興趣,云云之中,首選是後現代思潮,修讀的時候應該是year one 第一個semester,既然可以稱得上首選,確實對我人生有一定啟發,當中的Foucault 的權力論述依然可以套用今日。
簡單引子:
19世紀40年代,黑格爾學派已經解體,德國古典哲學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後現代思潮的起源于對二次世界大戰的批判,當其時文化是高舉理性至上,導致有一批學者則審視理性思考模式上的疏漏,是來源法國,一個高度擅長解構的學派,一般來說,德國盛産建構主義的哲學家,每當建構主義築起一個深厚的理論體系時(如康德主義),法國就會有一些優秀的學者去作出批判,從中促進思潮進入另一個時期。
簡單引子:
19世紀40年代,黑格爾學派已經解體,德國古典哲學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後現代思潮的起源于對二次世界大戰的批判,當其時文化是高舉理性至上,導致有一批學者則審視理性思考模式上的疏漏,是來源法國,一個高度擅長解構的學派,一般來說,德國盛産建構主義的哲學家,每當建構主義築起一個深厚的理論體系時(如康德主義),法國就會有一些優秀的學者去作出批判,從中促進思潮進入另一個時期。
在後現代思潮中,Foucault (福柯)有著重要的地位,法蘭西學院思想體系史教授,無論如何,他的理論滲透好多引人入勝的心理學以及社會學,從美學到懲罰體系,把"權力"看到十分透徹,監獄體現了現代社會陰暗的一面,福柯研究瘋子居然可以最後研究到權力去,由此創造出很多日後被廣爲流傳的詞語,比如discourse(論述),比如異托邦(heterotopia)。 在規訓與懲罰一書中,Foucault指出瘋子只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只是精神世界比起現實世界不同, 瘋子用幻想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比他正在經歷的世界要豐富得多。
對瘋人放逐驅趕,到將其納入瘋人院管理照顧,至現代精神病院誕生,爲瘋人提供舒適生活與精心治療,無疑是文明的進步;從公開酷刑到隔離監禁,以有據可依、公正仁慈,取代任意專橫、殘暴嚴酷,更是人道的彰顯。
這就是權力,它彌散而無形,而個人被精心編織于權力網絡中。我們無從反抗——既無法揮拳攻擊空氣,也無法抓著頭髮將自己拔離地面——甚至我們從未想到反抗,不是嗎?我們心甘情願被打上印記,被區別對待,被監視記錄,被評估審判,發自內心地,認爲這是美好生活的意義。然後我們讀到福柯的書,讀到寫于監獄史之前的這樣一句話:“如果這意味著寫一部關于現在的歷史,那才是我的興趣所在。”
Foucault 給我打開了一扇窗,同時爲我對世界理解提供了一個解釋。
今天本土派的香港人又似不似一個瘋人? 看見的不只是現實世界(內地國情、權力更迭),而是用了幻想的眼睛看到另一個從未出現的世界,因此不斷被持有權力的人特別照顧,直到權力機制勝利,形成自動的順馴的局面。
從來當作天經地義、與生俱來的東西,全都是被權力塑造和生産出來的,這是Foucault 道出的。Foucault 爲何一意孤行破壞常識,不在于揭示真相,不僅是好走偏鋒,而在于追求生命的真正解放,堅持獨立的、警醒的、永不馴服的反抗姿態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20150423 點去分辨投資者、 投機者、 賭徒
中港股市於復活節年不斷上揚,而大時代於前晚開始重播,股市再度受惠於大陸,現在街頭巷尾的叔伯兄弟、鄉紳父老都會講下自己睇好咩,幾時放左邊隻股票,慌死人地唔知自己賺左咁,不過如果我們回歸基本步,研究返一個投資學的根本,亦即係投資、 投機去到賭博,三者又有什麼分別?
舉大時代劇中丁蟹為例,又或者是中年散戶去到你個精明男友,什麼人先算做投資而不是後兩者?
原來投資、 投機以至賭博,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會涉及放棄現在的資源去換取未來更好的回報,在個人金融學上,當中有一點,去界定一個投資人的類型,那就是對風險的取態,理論好喜歡作出理性的前設,同樣風險都被人類假設為理應迴避的一個因素。
為了更好地的講解一些概念,唔多唔少要比例子,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好涉及投資,我舉一個生活例子,我未來要去溫哥華,必須要於某日出發某日返回,機票價錢是其次,在往返上有好幾個選擇,
第一個直接往返,時間最直接但交通成本比較貴,
第二個採用轉機,由於當中會涉及超過2航班,遭受delay的機會比前者直接往返比較高,但在交通成本比直接往返低20%。
第三個等臨時拋售的機票,許多班機在起飛前幾天,會出現多餘的空位,他們以低價出售,就會出現趁人之危的好價格,不過這就是可遇不可求,一切完全靠運氣,由於這些機票的供應極不穩定,隨時一班航班都無一張,價位卻可能是原來的50%以下。
在財務策劃上,我們最主要考慮的是波動性,任何建議都是先把風險降低,特別是那些影響性較大的風險,在今次事情上最大目標就是到達目的地,最大風險就是無航班,其次要考慮就是機票成本。 (風險定義有幾個,我今次以成本、損失的可能性作考慮)
作為投資者一類,屬於risk averse (風險迴避、厭惡),在同樣的預期回報下,會偏好低風險,由於計算了風險回報,作出一個預期權衡,他們有理由選擇第一個直接往返以及第二個採用轉機作為今次決定。
作為投機者一類,這些人是願意擴大風險去博取更大的回報,採用轉機和等臨時拋售的機票的人,之所以有這個傾向,原因是在回報上,投機者既可以到達目的地又可以獲取較便宜的機票,甘願加大風險去獲得節扣。
最後,作為賭徒,屬於risk favor,他們在選擇上享受住波動性,由於願意賭博,違反了風險迴避條件,基本上不是以理性去行事,回報只是決策過程的副產品,所以臨時拋售的機票會是他們最傾向的作法。
在我們身邊最常存在的一般都是散戶,他們不一定是 賭徒,但如果你意識到他是在享受住股價浮動的波動性,而不是著重回報,請你忠告他上面的故事。
為了更好地的講解一些概念,唔多唔少要比例子,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好涉及投資,我舉一個生活例子,我未來要去溫哥華,必須要於某日出發某日返回,機票價錢是其次,在往返上有好幾個選擇,
第一個直接往返,時間最直接但交通成本比較貴,
第二個採用轉機,由於當中會涉及超過2航班,遭受delay的機會比前者直接往返比較高,但在交通成本比直接往返低20%。
第三個等臨時拋售的機票,許多班機在起飛前幾天,會出現多餘的空位,他們以低價出售,就會出現趁人之危的好價格,不過這就是可遇不可求,一切完全靠運氣,由於這些機票的供應極不穩定,隨時一班航班都無一張,價位卻可能是原來的50%以下。
在財務策劃上,我們最主要考慮的是波動性,任何建議都是先把風險降低,特別是那些影響性較大的風險,在今次事情上最大目標就是到達目的地,最大風險就是無航班,其次要考慮就是機票成本。 (風險定義有幾個,我今次以成本、損失的可能性作考慮)
作為投資者一類,屬於risk averse (風險迴避、厭惡),在同樣的預期回報下,會偏好低風險,由於計算了風險回報,作出一個預期權衡,他們有理由選擇第一個直接往返以及第二個採用轉機作為今次決定。
最後,作為賭徒,屬於risk favor,他們在選擇上享受住波動性,由於願意賭博,違反了風險迴避條件,基本上不是以理性去行事,回報只是決策過程的副產品,所以臨時拋售的機票會是他們最傾向的作法。
在我們身邊最常存在的一般都是散戶,他們不一定是 賭徒,但如果你意識到他是在享受住股價浮動的波動性,而不是著重回報,請你忠告他上面的故事。
Sunday, April 12, 2015
20150412 三千春江水,人生大氣
編者在一開始認識的麥浚龍,只覺得他單純是一個依靠父蔭才得以進入樂壇的富二代,歌藝平平,勝在背後有財源支撐人氣,君不記得一段時代樂壇流行請PT擔任樂迷嗎?
後來他的努力踏實,令我完全改觀,但那時自己已經踏入社會,但稍為令我對他有好感,當中是有一個轉捩點,那就是year one的時候,我宿舍的同室是一個奇人(今天更奇),當時他除了發掘新玩意之外,亦都好喜歡播一首歌 --- 麥浚龍之《弱水三千》,那時我問他知不知歌詞談的是什麼,他說不知道,但我們當時都好喜歡那個旋律,我有好多次睡覺時都會聽(播的是他的電腦),聽了不下一百次。
他特別表示那個女和音好舒服,我不能不同意。
《弱水三千》
主唱:麥浚龍
作曲:馮穎琪
填詞:林夕
編曲:張亞東
監製:Jerald.Juno
三千春江水 暫住寂寞天空
逛夠了世界 跌進了春風
*活著自活著 萬象在逝水中暢泳
偶爾愛上過一些倒影
流年流成河流 流過幾道名勝
浪停下便像拿著鏡 難辨舊日風景
山水非山水 凍了變雪堆
山水般山水 遇熱若霧水
混雜絕望後便是淚水 衍生出心碎
葡萄若化水 醉了會再醉 會跌進漩渦太虛
擠於渠裡 浸於浴裡 同樣落自春水
汗滴在血海紅不紅 散聚後味道餘殘濃不濃
那是快感還是痛 深海裡永遠看不通
靜靜地浮游在清空 一轉身可以化進了杯中
口乾了便喝盡那密雲 像喝掉如夢如幻信不信
REPEAT*
女:三千春江水 暫住寂寞天空
逛夠了世界 跌進了春風
清水苦水一樣暫住半空
女:水清不起花 萬物靜默不動
碎了這塊鏡 照見了洶湧 眉頭才震動
汗滴在血海紅不紅 散聚後味道餘殘濃不濃
那是快感還是痛 深海裡永遠看不通
靜靜地浮游在清空 一轉身可以化進了杯中
口乾了便喝盡那密雲 像喝掉如夢如幻信不信
女:水慢慢飄升於天空 水慢慢將萬物玩弄
活著若是夢 是夢蝶讓水色震動
撇夠了冷雨 得到升空
畢業後,有一次機會知道原來「弱水三千」的弱水在紅樓夢引申为爱河情海
賈寶玉面對黛玉的提問,指出「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意思就是儘管河水滔滔,我只取其中的一瓢來飲,便足夠了。引申出去,寶玉是要跟黛玉說:儘管天下有千千萬萬可愛的女子,但我只愛其中的一個意中人,便足夠了。
但是,麥浚龍的《弱水三千》是出至林夕手。
這首歌展示的大氣和意景誠如一個畫,有雪、有霧、有淚、有酒、有污水、有洗澡水。
林夕正是借水循環流動的特點來描寫生命的流轉的本質,人去到不同環境就會化身成各樣的狀態。
林夕曾在訪問中說過他對這首歌的看法:「兩個人分開,其實都是在地球生活,落下來的雨水,可能來自他的汗的蒸發,分開不分開,都是在地球上,又有甚麼分別?香港人最大的問題,是有時將自己放得太大。」
的確,人存在狀態,相比萬事萬物的流逝,只會在深遂如大海的不息循環之中,便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所以活着本身不過是順應着這樣的循環流轉、消逝而已,個人就如「汗滴在血海」中般渺小,浮生若夢,就像偶爾在水中泛起的一片漣漪罷了。
後來他的努力踏實,令我完全改觀,但那時自己已經踏入社會,但稍為令我對他有好感,當中是有一個轉捩點,那就是year one的時候,我宿舍的同室是一個奇人(今天更奇),當時他除了發掘新玩意之外,亦都好喜歡播一首歌 --- 麥浚龍之《弱水三千》,那時我問他知不知歌詞談的是什麼,他說不知道,但我們當時都好喜歡那個旋律,我有好多次睡覺時都會聽(播的是他的電腦),聽了不下一百次。
他特別表示那個女和音好舒服,我不能不同意。
《弱水三千》
主唱:麥浚龍
作曲:馮穎琪
填詞:林夕
編曲:張亞東
監製:Jerald.Juno
三千春江水 暫住寂寞天空
逛夠了世界 跌進了春風
*活著自活著 萬象在逝水中暢泳
偶爾愛上過一些倒影
流年流成河流 流過幾道名勝
浪停下便像拿著鏡 難辨舊日風景
山水非山水 凍了變雪堆
山水般山水 遇熱若霧水
混雜絕望後便是淚水 衍生出心碎
葡萄若化水 醉了會再醉 會跌進漩渦太虛
擠於渠裡 浸於浴裡 同樣落自春水
汗滴在血海紅不紅 散聚後味道餘殘濃不濃
那是快感還是痛 深海裡永遠看不通
靜靜地浮游在清空 一轉身可以化進了杯中
口乾了便喝盡那密雲 像喝掉如夢如幻信不信
REPEAT*
女:三千春江水 暫住寂寞天空
逛夠了世界 跌進了春風
清水苦水一樣暫住半空
女:水清不起花 萬物靜默不動
碎了這塊鏡 照見了洶湧 眉頭才震動
汗滴在血海紅不紅 散聚後味道餘殘濃不濃
那是快感還是痛 深海裡永遠看不通
靜靜地浮游在清空 一轉身可以化進了杯中
口乾了便喝盡那密雲 像喝掉如夢如幻信不信
女:水慢慢飄升於天空 水慢慢將萬物玩弄
活著若是夢 是夢蝶讓水色震動
撇夠了冷雨 得到升空
畢業後,有一次機會知道原來「弱水三千」的弱水在紅樓夢引申为爱河情海
賈寶玉面對黛玉的提問,指出「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意思就是儘管河水滔滔,我只取其中的一瓢來飲,便足夠了。引申出去,寶玉是要跟黛玉說:儘管天下有千千萬萬可愛的女子,但我只愛其中的一個意中人,便足夠了。
但是,麥浚龍的《弱水三千》是出至林夕手。
這首歌展示的大氣和意景誠如一個畫,有雪、有霧、有淚、有酒、有污水、有洗澡水。
林夕正是借水循環流動的特點來描寫生命的流轉的本質,人去到不同環境就會化身成各樣的狀態。
林夕曾在訪問中說過他對這首歌的看法:「兩個人分開,其實都是在地球生活,落下來的雨水,可能來自他的汗的蒸發,分開不分開,都是在地球上,又有甚麼分別?香港人最大的問題,是有時將自己放得太大。」
的確,人存在狀態,相比萬事萬物的流逝,只會在深遂如大海的不息循環之中,便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所以活着本身不過是順應着這樣的循環流轉、消逝而已,個人就如「汗滴在血海」中般渺小,浮生若夢,就像偶爾在水中泛起的一片漣漪罷了。
看得通這點的話,人生或許會變得開明通透一點。
Wednesday, April 1, 2015
20150401 入行三十個月的主旋律
圖中的相片是我2012年8月拍攝的入行照片,相中的自己心底裹其中是差一點信心,對世事好多野唔識,但情況就如同每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 |
今日2015年4月1日,愚人節,亦都是我開始工作,開始做財務策劃行業的第三十個月,直接來說,就是透過量化及感受去分析一個人,從而讓我可以製定一個合乎對方預期的財務計劃。如果再直接去講,即是一名推銷員,透過銷售大眾化的金融產品予客人去謀生,讓我可以照顧家人。
30個月的工作生涯,主旋律都是講求獨立自主,跟大學時讀書一樣,即是每個同學都依靠自己去開鑿一條道路,教授(今日的上司)只是一個輔助監督的角色,既然擁有一個空前的自由度,個人的活動管理非常重要,一個出不出色財務策劃師,其實跟一個大學生一樣,如何去定義就是有沒有充分善用自己時間,他是在浪費時間,還是在把握時間,其實好易就看得出。
作為sales,以我經驗,除了本身的專業知識,有兩件事是非常關鍵,第一是個人價值觀,第二是個人的人際網絡,第二個相信好容易明白,俗語話「識人好過識字」、「唔睇憎面都睇佛面」,做生意好根本講個信字,如果推銷員是什麼什麼的關係,對銷售來說,簡直是潤滑劑,節省許多時間及行政成本。
事實上,天生擁有關係網絡的人,一般在一開始會比人順利得多。
但是一個人可以走到多遠,更加依賴一件更為核心的事,那就是我先前所講個人價值觀,客戶各人溝通語言文化各有不同,有時出現「唔岩嘴型」、「tune極都tune唔到個channel」是十常八九的,若要長期保持一個有來有往的關係, 價值觀的相近是非常重要,例如一個人價值觀非常俗世,那麼他一定較易受到別人理解,但不一定代表他的說法有參考價值。一個人可以沒有太多學識,但價值觀一定要正路,以別人的利益作為依歸,那麼他在社會上才可能有一定作為,有了一個合乎別人的價值觀,人際網絡都只是副產品。
要觀察到一個人的價值觀,這絕對是一個高深的學問。這行最困難的事就是要去理解人,先要條件就是別人比機會,可以有空間去了解到他們。
直到目前,依保險公司的定義,35歲以下的就會被定義年輕一群,年輕人都是我90%的客戶來源,佔我昔日到現在大約70%收入,但根據AIA的數據,他們的客戶群86%都是35歲以上的人,35歲以下的客戶佔整個市場竟然不及10%。
Friday, March 27, 2015
20150327 有類人不需要人壽保險
如果從銷售的角度(sales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買人壽保險的理由,但是不是客觀的需要呢?
原來不客觀。
世上的確有幾類人是不需要有保險需要,當中有很多人都誤解了一些原理。
第一類 : 嬰孩。
很多人會為出生的BB設立一下人壽保險,從一般人眼中,他們所見,一個BB係值錢,生命都是十月懷胎生出來,所以不幸不在人世了,拿回一定人壽賠償都是理所當然,但原來...養大一個小朋友對一個家庭來說純粹是一個支出,父母在供書教學上,價值都不菲,單以李珊珊那個經典銀行廣告,養大一個小朋友是需要HKD$400萬呀 , 如果大家今日指望小朋友在日後長大後開始獲利回吐,多少人可以做到家用抵銷過去養育支出。
嬰孩作為一個家庭支出,即使難聽講,無左一個bb,你家庭就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第二類 : 極為富有的人
保險的作用是用極少量成本去降低財富的波動性,假如一個人本身的資產上達一個數量,他/她的身故其實都不會太影響到他身邊的人。
不過如此富有的人,一般都是經營生意,作為一個公司老字號的要員或老闆,他的過世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業務的發展以至生死,所以保險學上都會建議投保一個人壽作為公司周轉繼承之用,否則就會出現以金廁所、金馬車打響名堂的金至尊珠寶創辦林世榮先生一樣,人一去左,好快金至尊珠寶就被行內敵人食左個品牌。
第三類 : 出家了,無六親的人
人壽保險是留給生的人,照顧遺下的財務責任,那麼出家的人跟俗世都了無關係,這跟無六親的人(祖父母、父母、兄弟、夫婦、子息等),其實都一樣都不用做人壽保險,可以慳返。
原來不客觀。
世上的確有幾類人是不需要有保險需要,當中有很多人都誤解了一些原理。
第一類 : 嬰孩。
很多人會為出生的BB設立一下人壽保險,從一般人眼中,他們所見,一個BB係值錢,生命都是十月懷胎生出來,所以不幸不在人世了,拿回一定人壽賠償都是理所當然,但原來...養大一個小朋友對一個家庭來說純粹是一個支出,父母在供書教學上,價值都不菲,單以李珊珊那個經典銀行廣告,養大一個小朋友是需要HKD$400萬呀 , 如果大家今日指望小朋友在日後長大後開始獲利回吐,多少人可以做到家用抵銷過去養育支出。
嬰孩作為一個家庭支出,即使難聽講,無左一個bb,你家庭就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第二類 : 極為富有的人
保險的作用是用極少量成本去降低財富的波動性,假如一個人本身的資產上達一個數量,他/她的身故其實都不會太影響到他身邊的人。
不過如此富有的人,一般都是經營生意,作為一個公司老字號的要員或老闆,他的過世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業務的發展以至生死,所以保險學上都會建議投保一個人壽作為公司周轉繼承之用,否則就會出現以金廁所、金馬車打響名堂的金至尊珠寶創辦林世榮先生一樣,人一去左,好快金至尊珠寶就被行內敵人食左個品牌。
第三類 : 出家了,無六親的人
人壽保險是留給生的人,照顧遺下的財務責任,那麼出家的人跟俗世都了無關係,這跟無六親的人(祖父母、父母、兄弟、夫婦、子息等),其實都一樣都不用做人壽保險,可以慳返。
Sunday, March 22, 2015
20150321 做學徒
早兩日,有位同行因公事msg我,都是些Can Msg,一般我都不太理會別人廣告,好嫌煩,好無意思。
但問起,得悉他開始要做經理,有新人了,好成績當然可喜,但一來就「點呀bro?」,想起大家好似素來無交往,感覺好奇怪,所以最後都是sincere鼓勵對方。
新人10個入行,7個一年半年離開,另外一位會於兩年後又離開,最後只有2個可以生存下來。
所以我不太認同一個年輕人去以經理身份去管治一個團隊,反而我更認同大年紀一點如三十歲的人去開始走上管理道路,不是要去固步自封,而是知道太早上位對一個人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廿幾歲以為自己好識,但其實好多事不認識,三十歲的人看自己年輕的過去,心態和角度都好不同,到了四十歲又更加不同,當結婚生了仔,對愛的感受會好不同,當中會有很多變化。
這麼多年來,我開始慢慢對年歲有種迷戀,好期待自己30歲的生活。
但問起,得悉他開始要做經理,有新人了,好成績當然可喜,但一來就「點呀bro?」,想起大家好似素來無交往,感覺好奇怪,所以最後都是sincere鼓勵對方。
新人10個入行,7個一年半年離開,另外一位會於兩年後又離開,最後只有2個可以生存下來。
所以我不太認同一個年輕人去以經理身份去管治一個團隊,反而我更認同大年紀一點如三十歲的人去開始走上管理道路,不是要去固步自封,而是知道太早上位對一個人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有無諗過星球大戰中黑武士,年輕時都是一個學徒 Padawan(右),左為師父 Obi-Wan |
這麼多年來,我開始慢慢對年歲有種迷戀,好期待自己30歲的生活。
Sunday, March 15, 2015
20150315 跌落坑的小象
世上有兩種源動力好強大,第一是對美好的追求,第二是恐懼,想分享一個故事。
話說有一隻小象,不慎跌落一個大坑,村民見到了,當然幫手去拉隻小象上來。
但你知道一隻小象的體重,即使幾大力的人,沒有太多工具輔助根本無可能拉小象上來。
過了幾日,大家連日花費好多時間想弄隻小象上來,開始打算放棄這隻小象。
開始有人,用泥去推個坑,又有人索性用火去點著小象的尾巴。
小象就開始好驚慌,不停亂爬,踩實不斷加上去的新泥
結果小象就爬了上來。
對於這個故事,我印象好深刻,故事那隻小象其實跟好多人相似。
有些人真是可以出於對美好的追求而好比心機去做事。
相反亦有些人是恐懼某些事發生,所以更落力去做一些事情,特別是攸關生死時。
Tuesday, March 3, 2015
20150303 工作雜談(六) 衣著
我人生第一次有正式的西裝,應該在是大學上莊做的,一群朋友浩浩蕩蕩到了旺角荷利活商場做,那一件是很不透氣,毫不帥氣西裝,黑色而且有暗條直線作襯托,而且沒有我喜歡注重的slim fit修身效果,儘管如此它作為一件大學公關用西裝,其實已經好不錯,始終作為第一件西裝,合穿比較重要。
後來我要正式從事工作,理財始終注意形象,感覺要穿得正經點,現在jacket都有4,5套,領帶十多條,有貴有平,迎合各種形式風格,可是剛出來的時候,褲袋都沒有多餘的錢,花了四位數字到了同事推介的一間西裝店,弄了一件日式銀行家式西裝,顏色是深黑藍色,連同西褲都具有修身的cutting,看上去的確形象十分精明,後來有位一同trainning的同事看上了我的打扮,向我查詢光顧的店舖,後來都做了一套西裝。
可是,工作都有一年半載後,面對香港那該死的夏天,令我對西裝的迷戀和堅持都放下了,有一段時間都喜歡用毛衣去取代jacket。要不然天天都拿著厚厚的jacket就太令人痛苦了,之後我在衣著上進行多次轉變,由喜歡打領帶到不打領帶,又回到喜歡打領帶.....個人的衣著總是以重覆交替。
原來客人都不太注意穿什麼,當然有些對衣著有強烈執著的人,有時會作出善意的意見,但是我發現我實在不太需要設定什麼標準,只要穿上來配合到對方的身份和期望就可以。
現在我很喜歡買zara、h&m的jacket,好幾隻顏色,厚度又有不同,而且都是以半商務半優閒為主,始終穿得太好,別人會感覺自己生活有點糟糕。
至於鞋...由於入行時都花了所有家當去買西裝,已經沒有多餘錢買雙好一對鞋,要到入行一年後,等到開倉大減價,才買到一對真正來至意大利的鞋,那對鞋很好穿,到今日鞋底爛了蝕了,我就拿去補,一直穿了差不多一年多。
後來我要正式從事工作,理財始終注意形象,感覺要穿得正經點,現在jacket都有4,5套,領帶十多條,有貴有平,迎合各種形式風格,可是剛出來的時候,褲袋都沒有多餘的錢,花了四位數字到了同事推介的一間西裝店,弄了一件日式銀行家式西裝,顏色是深黑藍色,連同西褲都具有修身的cutting,看上去的確形象十分精明,後來有位一同trainning的同事看上了我的打扮,向我查詢光顧的店舖,後來都做了一套西裝。
可是,工作都有一年半載後,面對香港那該死的夏天,令我對西裝的迷戀和堅持都放下了,有一段時間都喜歡用毛衣去取代jacket。要不然天天都拿著厚厚的jacket就太令人痛苦了,之後我在衣著上進行多次轉變,由喜歡打領帶到不打領帶,又回到喜歡打領帶.....個人的衣著總是以重覆交替。
我喜歡穿成這樣見人,沒有那種地位又不失禮對方 |
現在我很喜歡買zara、h&m的jacket,好幾隻顏色,厚度又有不同,而且都是以半商務半優閒為主,始終穿得太好,別人會感覺自己生活有點糟糕。
至於鞋...由於入行時都花了所有家當去買西裝,已經沒有多餘錢買雙好一對鞋,要到入行一年後,等到開倉大減價,才買到一對真正來至意大利的鞋,那對鞋很好穿,到今日鞋底爛了蝕了,我就拿去補,一直穿了差不多一年多。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