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因


Thursday, November 21, 2013

20131121 香港financial planning市場點解可以咁爛?

financial planner在外國情況
在外國financial planning 是常見的服務,而financial planner 是一個要求很高的行業,入職前要讀好難的課程,學費都有一定咁上下,講學歷同時,同時都講求個人質素,當中Integrity比一切重要,而且要博學多材,除了社會大眾認識的保險及基金,不少人真是尋求他們的理財策劃的意見,即使稅務安排、遺產信託都是見面時涉及的話題。

香港的財務策劃依然是消費主導式市場
香港市場依然停留在外國二三十年前的階段,但我理解不是這樣,香港的財務策劃起步依然尚早。再諗深一層,同行的手法是市場迫出來。

在我入外之初,我曾經遇到幾個令我尷尬的場合,客人在一開始即時暫停了咨詢環節,好心急要了解產品,可能他需要的根本不是這些。在我未充足了解他情況以及掌握他期望時,要我隨隨便便拿出一份計劃是可以,但這不合乎他最大的利益,這樣無機會比我發揮身價。

如果香港的大眾市場依然停留好似「買菜level」,純粹消費主導,真正的Financial Planner好難被培育出來

如果這個市場對銷售人員的資格要求也不重視,只是看重其他次要因素,要把做財務策劃和其他社會認受高的職業拉近距離,有點難度,

無論是保險公司、IFA以及銀行三國都把似是「把醫生變成賣西藥」,理財行業要社會相信financial planner 是跟人準備一些理財方案而非賣野,麻煩放下那些MDRT(百萬圓桌,意味年收入至少54萬港元)作為傑出的指標,取而代之,換上各種專業資格,例如CFP、CWM等等,這個世界更應該appreciate 在工餘時依然努力進修的人,而不是銷售額,我不認為對方銷售額大就值得信任,相反學歷至少他們的的確確花了時間及心機去爭取回來。

Monday, November 18, 2013

20131118 New Strategy

大數法則是在銷售界多數人相信的原則,意指尋找客人數量越多,成績就越趨近期望值,更具有穩定性。

在頭一年工作的裹面,我唯一目標就是建立人生第一批客人,我希望繼續服侍到固有的朋友,佢地係我的知音,我不想令他們失望,這是我日日夜夜期盼的事。

當時,我一共發出了接近5-600個邀請,這數目回看其實挺驚人,但凡我認識而且認為他有責任,我都會試一試,有些人會重重複複,但有些是一次之後就終止,希望日後可以等佢地比機會。

當中60個人願意正式出來傾,有時切入點會比較輕鬆,一開始無一個意圖,結果我好榮幸工作年多年間,有就接近個四十個人願意比機會我。有次一個前輩問及,佢不是太信我那麼低微的業績可以有那麼多個客人,我答他:「是真的,可能我的客戶群非常年輕,每個生意所帶來的收入不多。」

隨著客人的數目增加,財政都愈來愈穩健,家庭的經濟愈來愈理想,不再像入行時著緊每一生意的得失,任他們最後是否落實計劃,我會比較更著意那些計劃自己適不適合對方,有無重點我沒有提及或者對方沒有考量,有沒有展示出一個專業人士應有工作態度。

傑出的業績真是不是我這幾年以至未來十年追求的目標,我不太認為年輕人應該心急去追求財富以及別人肯定,而是要似一塊海綿盡力去吸收不同的知識,再好似一支火柴燃燒自己。幸福是「選擇想要的,而不是最好的」,而我最想得到的是知識。

所以接下來我會改變工作的策略,避免工作會冒犯別人,我不會再像之前主動找生意,而是等待別人介紹以及繼續serve我那些客。路家福音5章三十節講到「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為召罪人悔改。」傳福音都要講下對象,所以我無理由因為工作的緣故冒犯到人,別人有他自己分數。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20131117 Paco 基金投資組合 - 2013年十一月(一周年) 現在適宜貪婪多於恐懼




一年前,我嘗試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公開出來了,這的確是一個幾好的方法去監測自己成績以及工作,如果做不好會很掉臉。今次更新是剛好一週年,令我感到喜悅的是,我的基金組合得到一個15%增長,如果先不扣除任何本身計劃的收費(視乎計劃年期2%-5%),勉強符合我預期一年12%以上的目標。

放棄債券基金,投身股票基金
由於年輕,靈活性一定優勝過中年要面對退休的客人,既然確定了復甦是大方向,更應該投資在前景的市場
一年之中,的確曾經改變了策略,放棄債券基金,全部分配去股票基金,在這個低利率、低股價的環境下,債券成為一個回報不高,純作parking暫存的地方,略為好過放接近無息的銀行,事實上要有高回報的收益,其風險可以比股票更高,因為高息口的債券,都會是高風險的政府公債或者公司債,財務健康上比較差,如果一家公司或者國家出現違約,我們可以看到債券的利率會大幅攀升,相對所支付的利息都會較高,因此「垃圾債券」要用較高利息去吸引投資人,這令我好不安。既然利率遲早會上升,始終不宜放在債券市場上。

既然我明知各地股市都會一點一點爬上來,我不明白有什麼理由要在廿來歲去買債券。

現在適宜貪婪多於恐懼

過去5年,由金融海嘯開始,我們留意到今年持續整年的漲勢表明,部分聰明的投資者已經回歸,但數據反應其中金額還未到08年之前,大多數人恐懼的時間都持續很長時間。在這之前,遲到的他們已經錯過了大部分的漲勢。我只能說在,2013年是貪婪多於恐懼的年份,而且接著一段較長時間都適合去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