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各位思考兩個問題:
假設香港只有兩個行業,房地產 和 商業(貿易、第三類服務如金融會計、設計等增值服務)。
1,假如你是有錢人,你有1000萬,樓價一年漲5%,公司一年收益20%。
這是30年前的香港。
2,假如你還是有錢人,你有1000萬,樓價一年漲20%,公司一年收益5%。
請問你怎麼用這筆錢?
答:買樓。
這就是現在的香港。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答:很易理解,因為做生意開公司是個競爭市場,開公司做生意的人越多,公司的收益就越小,只有一間公司做會計,可能做生意收益率300%,這時候有另一個公司來做同一服務,收益率變成150%,然後變成50%,40%... 5%
突然,大家發現做生意的收益率比買樓要低了,於是有錢人不投資公司了,改去買樓。
房地產有一個特殊屬性:投資品。所謂投資品,就是當所有人都來買的時候,價格就上漲,當所有人都賣的時候,價格就下降。例如股票,黃金,就是典型的投資品。
這點和開公司正好相反。
於是大家開始不再去創業,開始買房,原本樓價一年5%,後來10%,20%,30%,40%……
但是住宅還有個特殊屬性:會有很多人的剛性需求,例如婚姻,教育,這都是剛需,傳統觀念將樓和婚姻綁定,造成剛需,香港的學區制度將房產和學網綁定,為小朋友打算,人之常情
!
其他投資品,價格高就高了,無所謂,比如一塊黃金,黃金就算賣到100萬一克,跟大多數平民也沒什麼關係。股票就算漲到1000000點,一股平均100萬,普通人也不是一定要去買股票。
住宅不可以,房地產真的很多人需要,很多人不想買來投資,他們是真的需要房子。
最要命及不幸的是,這種屬性給了很多人「房地產風險不大,反正是剛需」的錯覺,人大膽地變得更敢買,比起買黃金買股票,房子在很多人眼裡風險小得多。
所以政府必須要穩定房價。
第一段結束。
====================
請再思考一個問題,遇到了上面例子,各位如果是政府,應當如何做?
答:從最開始房地產收益率超過開公司,大量有人開始把房子當做投資品的時候,政府就限制房價。不過這個時候限制房價,房價就算跌,也不會有降多少,因為房產市場裡面熱錢還不多,買房的人大多數還是真正需要房的。
然而政府沒有這麼做。
再按照上面那個例子,房地產的收益率開始超過工廠,大家紛紛去投資房地產,房地產的收益率(房價上漲),越漲越快。從5%,到10%,到20%,到30%,40%,50%……更多
房地產收益率越高,就超過開公司更多,大家愈來愈想買。
這個時候,政府發現,住宅價格要控制,再不控制平民沒法活了,社會要走向不穩了。
於是政府突然來一個回馬槍,我們要控制房價!
但是這個時候,政府又發現個問題。
房地產行業已經把GDP牢牢地綁住了。上面說過,房地價是投資品,現在房價一年上漲30%,大家都來買,如果政府控制房價變化幅度,讓房價一年上漲1%,這個時候公司一年5%收益,又比房價高了。那麼大家肯定會去賣房子投資工廠。
問題來了,既然房價綁架了GDP,如果大家紛紛賣房子做生意,短時間內香港經濟就崩潰了。
於是政府又想了一想,房價不能硬性控制,不然香港經濟就玩完了。必須把房地產收益率維持在一個高水準,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者不大量賣房。
這時候政府的政策目標很明確,一定要阻止房產投機,增加真正剛需,因為剛需買房是自己住的,不是用來炒賣的,不會因為房價漲得慢而紛紛賣房,影響經濟。
問題來了,既然房價綁架了GDP,如果大家紛紛賣房子做生意,短時間內香港經濟就崩潰了。
於是政府又想了一想,房價不能硬性控制,不然香港經濟就玩完了。必須把房地產收益率維持在一個高水準,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者不大量賣房。
這時候政府的政策目標很明確,一定要阻止房產投機,增加真正剛需,因為剛需買房是自己住的,不是用來炒賣的,不會因為房價漲得慢而紛紛賣房,影響經濟。
收緊按揭、限賣、雙倍印花稅,從而鼓勵投機者把房子賣給剛需者,無一不是這個目的。
這時候,一邊鼓勵剛需者置業買房,一邊阻止投機者買房。但是為了避免原有投機者撒退,依然維持一個高樓價上漲率,希望讓他們感到房價快到頂了,這些人會立馬跑,在政府控制下,房價受控地崩潰。
在維持投機者不撤的情況下,利用剛需消化現在泡沫,是目前一貫目標,這點很明顯。
然而市民管你那麼多?「妖,依家樓價升到咁勁,我不買樓第時檔房都無我屋企人住」很多人甚至連原本創業的錢都留住了,或者摺了公司來買樓。
然而,我前面說了,房地產不是一種簡單的投資品,那是一舍很多人的剛需,尤其是年輕人。
於是年輕人把畢生精力都用來買房,每月收入都用來供樓。
市民都無錢買公司的服務(什麼設計、進修、更好的設備)。
公司的收益率因為樓價大升幅而變得更低了,有材的有錢人都不得不去投資房地產了,開公司都是傻仔。
於是公司開始完蛋,這個時候,銀行發現,怎麼借給公司的錢總是還不上啊,借錢給公司像求大爺!
於是銀行只借錢給兩種人,一種是房地產商,一種是買房的市民。當房地產價格一降,銀行就全變壞賬……
繼GDP,於是房地產還綁架了銀行。
香港政府靠賣地賺了好多錢,庫房有錢,以為就能拉動GDP,有好政績,開始大手大腳借錢做基建,反正房地產一直能幫我還錢。只要房價不降,就有GDP,就有錢做基建,大家就能仕途高升!(有了高鐵、第三跑)
於是房地產又綁架了政府。
房價這細胞一控制,GDP完了,銀行完了,政府完了,市民一輩子要賺的錢完了,社會通通都完了。
日本於1985年廣場協議,匯率上升,87年前後房地產收益率開始超過實業,熱錢紛紛進入地產,政府那時不管,地價瘋漲,日本政府90年開始控制房價……結果呢?
你說香港政府能控制房價嗎?敢控制房價嗎?
當初就不應該動依靠房地產就可拉動社會經濟這種念頭,只要動了這種念頭,熱錢進入房地產炒地,註定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一條死路走到尾。
歷史中最後沒有一個死的不慘的,美國、日本、俄羅斯、香港、東南亞,誰死的不慘?
上山容易、下山卻很難,今天真是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