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因


Monday, October 10, 2016

那些重要事到了老時才知道會後悔?

人生什麼樣叫重要?

答案因人而宜,亦沒有很公式的答案,只是作為一個人,有一種能力很叫人時常舒服,那是隨時保持內心平靜的能力。

長大後進入浮燥的社會,我被教育,因此第一個想人生最重要都是堅持努力,但後來這派系經過我年月的修正,給世事教訓了很多回,我認為這十分不對,
堅持努力僅僅是人生快樂所必備的能力,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亦不是我們人世間、社會間最缺乏的能力。 堅持努力的目的是為了成就事情,達到成功,是為了幸福,這點沒錯。然而我見過很多人能成功以致名成利就,但並不幸福。

要討論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我們必須要放眼于整個人生:人到底追求什麼?

很多人會說要一份成功的事業要賺大把錢要找到自己相愛的人廝守一生,當我們縱觀這些欲望,無一不在訴求著一個共同的追求:幸福。



我在以前訴說過,人要達到理想中的幸福狀態是很難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理解的幸福為:我想要幹嘛就幹嘛。但是試想想,如果一個人真的能隨心所欲,想得到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那麼他剩下的,就只有無聊了。這時他會到處找事做,尋找新的欲望。

見過坐擁數千萬的富人,公司不是他們生活的重點,可以買了一個又一個的包,玩了一個又一個的女人,然而他們表現出來的並不是幸福,而是永不滿足的焦慮——一個包買回來,用幾天又馬上棄於高閣,因為他看中了又一個更漂亮的包,女人麻? 亦是如此。

見過快退休的老師,兩口一個月上9萬工資,從升學到今天,經常要為兒子沒有找到理想的出路煩惱,又要為兒子置業的煩惱。兒子不在身邊,他們又煩惱
廳裡的電腦壞了怎麼辦我的高血壓什麼時候能治癒,我身體好嗎?。無時不刻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換而言之,他們的安逸的財政狀況,都並沒有達到自己想像中的幸福狀態。

反觀我自己,我小的時候期盼快讀上大學,那樣就可以讀自己想讀的書。後來進了大學,很多時都比不上朋友,明明都已經很努力,我又期盼著早點出來工作,因為工作就有工資,覺得有錢,有錢才有自由。現在我出來工作4年多,自己又居住了,我開始又想著創立一間改變保險生態的公司,之後退休——退休後會是整天澆澆花、散散步、看書,那已經很幸福了。

觀察了別人的生活、以及讀了不少書以後,我開始明白,一個人如果沒有刻意地去修煉,在社會的這座染缸裡攪成一團,是永遠沒法安寧的。他永遠覺得此時此刻是最痛苦的時候,而我現在的痛苦,是為了明天的光明,明天一定會過得比今天好。

事實上我們陷於一種幻覺,明天其實不一定會更好,還有機會可能會更壞。一個內心不平靜的人,無論給他什麼樣的條件,他都不得安寧,因為他始終沒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我們生而為人,既不能活在過去,亦不能活在未來,我們所擁有的,只有一分一秒正在流逝的當下。所以把握住當下,這一分一秒的平靜就是最重要的。

看了我的答案肯定會有人說:我覺得你所謂的平靜還不夠,我要追求的是天天開心。」
我們很多時候所謂的開心,即感官之快樂,同樣是愉悅,「仆野」和讀書帶來的就不一樣,前者的愉悅亦即感官的愉悅,這種感覺是快感,大腦的化學反應讓人飄飄然,茫然而不知所措。而後者則悠遠而綿長,回味無窮,因為那個人是平靜的。

一個人如果很容易快樂,那麼相應的,他也將很容易哭泣,因為他感性,情緒波動大。而同樣的一件事情,帶來的痛苦往往比快樂大得多。試想想,同樣是一萬元,是你得到時的快樂多,還是失去時的痛苦多?

年輕時,對所有能讓人開心的事,要保持謹慎的態度:
比如熬夜玩遊戲,比如性愛,比如抽煙,比如喝酒。最後我們會發現,每一個能讓你開心的事情,背後都會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

一個懂得審時度勢的人,有能力學會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而不是去一味追求快樂。


說得太長,所以用一句話概括之,即片刻之歡愉,不如須臾之寧靜」。

我記得有一次晨早搭地鐵,車廂裡的人都顯得十分焦躁,人們都顯出一副很忙的樣子,不停地按手機,看片聊天更新facebookig,抖腿,東張西望。

唯有一個女生靜靜地坐在位子,手安靜地放在膝蓋上,一動不動,像一棵樹一樣,不爭不取,不偏不倚,安靜地生長。

注視著她,我想起了《門前》顧城的一首詩: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些人註定要在人群中卓爾不群,因為她的修養,因為她的氣質。
之後我生活又遇上一個女生,她工作很繁忙,但她的說話談吐都給我一種安靜的感覺,我知道如果我要得到永遠的幸福,那是我要修煉的能力。

那一刻我明白了,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隨時保持內心平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