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因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20150423 點去分辨投資者、 投機者、 賭徒

中港股市於復活節年不斷上揚,而大時代於前晚開始重播,股市再度受惠於大陸,現在街頭巷尾的叔伯兄弟、鄉紳父老都會講下自己睇好咩,幾時放左邊隻股票,慌死人地唔知自己賺左咁,不過如果我們回歸基本步,研究返一個投資學的根本,亦即係投資、 投機去到賭博,三者又有什麼分別?

舉大時代劇中丁蟹為例,又或者是中年散戶去到你個精明男友,什麼人先算做投資而不是後兩者?

原來投資、 投機以至賭博,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會涉及放棄現在的資源去換取未來更好的回報,在個人金融學上,當中有一點,去界定一個投資人的類型,那就是對風險的取態,理論好喜歡作出理性的前設,同樣風險都被人類假設為理應迴避的一個因素。

為了更好地的講解一些概念,唔多唔少要比例子,由於不是所有人都好涉及投資,我舉一個生活例子,我未來要去溫哥華,必須要於某日出發某日返回,機票價錢是其次,在往返上有好幾個選擇,

第一個直接往返,時間最直接但交通成本比較貴,
第二個採用轉機,由於當中會涉及超過2航班,遭受delay的機會比前者直接往返比較高,但在交通成本比直接往返低20%。
第三個等臨時拋售的機票,許多班機在起飛前幾天,會出現多餘的空位,他們以低價出售,就會出現趁人之危的好價格,不過這就是可遇不可求,一切完全靠運氣,由於這些機票的供應極不穩定,隨時一班航班都無一張,價位卻可能是原來的50%以下。

在財務策劃上,我們最主要考慮的是波動性,任何建議都是先把風險降低,特別是那些影響性較大的風險,在今次事情上最大目標就是到達目的地,最大風險就是無航班,其次要考慮就是機票成本。 (風險定義有幾個,我今次以成本、損失的可能性作考慮)

作為投資者一類,屬於risk averse (風險迴避、厭惡),在同樣的預期回報下,會偏好低風險,由於計算了風險回報,作出一個預期權衡,他們有理由選擇第一個直接往返以及第二個採用轉機作為今次決定。

作為投機者一類,這些人是願意擴大風險去博取更大的回報,採用轉機和等臨時拋售的機票的人,之所以有這個傾向,原因是在回報上,投機者既可以到達目的地又可以獲取較便宜的機票,甘願加大風險去獲得節扣。

最後,作為賭徒,屬於risk favor,他們在選擇上享受住波動性,由於願意賭博,違反了風險迴避條件,基本上不是以理性去行事,回報只是決策過程的副產品,所以臨時拋售的機票會是他們最傾向的作法。

在我們身邊最常存在的一般都是散戶,他們不一定是 賭徒,但如果你意識到他是在享受住股價浮動的波動性,而不是著重回報,請你忠告他上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