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因


Monday, June 24, 2013

20130624 Paco 基金投資組合 - 2013年六月

2013年6月16日基金表現

2013年6月21日基金表現
從兩個圖可見,PACO基金表現愈跌愈有,由上兩個月平均回報由10%去到今日負百分比,其實只是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說全球因為美國退市,任何一個市場都正在經歷下降軌道,即使是迎年表現最「靚仔」的債市,描述性的事不說,基金連繫到股市,跟據由IFC得來消息,未來股市依照如我半年前所預測,情況會是差到你唔信,舉例恆指在兩個月內由23000可以去返20000點,之後仲有無得跌? 短期會尋底但反彈一下,之後會繼續下行,暫時未知什麼位置,但20000點絕對不會係全年低位。

那麼,為何值得我還仲放錢落去,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 (湯姆歷險記作者) 曾在作品中幽了自己一默。他說:「10月,是炒股的高危月份。其他危險的月份包括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2月、8月及2月。」即使強如i bank神級trader,他的精靈球都會失靈,而且是錯方向,PACO在year 3時因為睇錯市,在恆指輸了二千點,由開始時200%家底(投機所以番倍了),結果total lost,當然我當時玩的是牛熊證,風險跟基金投資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股市波斯動,牛頓遂有以下的名言:「我能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無法預料人類的瘋狂。」

曹仁超常說散戶在股海的命運100個只有7個賺錢,18個平手,75個輸錢離場。何解﹖又是我們重溫一下投資真理的好時候了。

投資真理(一):時間而非時機 信報做了個研究,近日樓、股齊升,買樓好,還是買地產股好呢﹖以太古城為例,若你於2003年低位買入,至今年10月,升值200%;倘若你當年買入新鴻基地產股票 (016),並持有至今年10月,回報是280%。

拉長一點時間來看看吧!20年前太古城約$1,000左右一呎,20年後升幅7倍多。但相比20年前,新地股價升幅達19倍。時間長的話,股票回報比物業還高。但我們很少聽到有人買地產股賺大錢。反而,很多人因買物業而資產翻了幾番。施永青說得好:「香港人買樓,一住便十年八載,不會太快賣掉。但股票太易賣了,升了20%就走,哪有耐性hold住10多20年呢﹖」

原來太易買賣導致投資時間太短,反而令我們賺得不多。

投資真理(二):資產配置更重要 1986年,美國一群學者發表了一篇論文,叫「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他們研究了91個美國大型退休基金的表現,發現影響基金回報的關鍵因素當中,91%來自資產分佈 (Asset Allocation)、4%來自揀股 (Selection)、只有1.8%來自時機 (Timing)。

原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時機,就是「何時入市好、何時出市好」,只佔回報當中的1.8%,幹嗎要為它而茶飯不思呢﹖更何況根本無人能做到凡低市入、凡高市出。

論文中又指出,以標普500的27年市況為例,發現投資5年以上的話,風險接近零。一再引證,時間的重要性。

投資真理(三):平均買入法的奧妙 你可能都聽過平均買入法,就是定時定額、有紀律地長時間買入,於是市況波動時,少買貴貨、多買平貨。去年金融海嘯,大家都以當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來比,我們就看看杜指1929年至1959年的情況吧!

原來,倘若你在1929年8月投資了一筆款項到杜指成份基金中,跟著被嚇怕了,不敢再入市,結果,你的錢要在25年後,也就是1954年8月,才能打個和。

但是,若果你在1929年8月投資$1,000到杜指,跟著仍每月供款$1,000,從不間斷,到了1934年11月,你的本金已全部回來,雖然都要5年零3個月,但總比25年短很多。若果你繼續下去,9個月後,也就是1935年8月,你的$73,000本金,就變成了$90,984,足足有24.6%回報。所以,不要少看這個簡單的平均成本法。

投資真理(四):心魔 債券之王格羅斯 (Bill Gross)有過這樣的經歷:大學4年級時,他讀了本書,學會了一些在賭桌中大勝的小技。於是他跑到拉斯維加斯去,在那裡4個月,他把US$200變成US$10,000,賺了50倍。若果是你,會繼續下去嗎﹖但他say NO!他告訴自己:mind your devil inside。此後他常把這句說話掛在口邊:「在實踐投資中,必須提防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

結語: 建議大家,做投資之前,最好做好風險管理。所謂風險,有投機風險 (Speculative Risk) 及純風險 (Pure Risk)。前者要靠剛才建議你們的策略,有紀律地,用平均買入方式作長時間的資產分配。後者則要透過保險,避免你的資產因一個大病、或不慎搭錯升降機,無端要挖筆錢去救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